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编辑观点 > 25亿美元的完美策划

25亿美元的完美策划

—— ——小议英特尔大连设厂
作者:李健时间:2007-03-27来源:收藏

                 
                     
    这是一个策划的时代,我们都在谈创意,最近的一次创意真的值得我们套用一句流行用语——你太有才了。

    周一,宣布在25亿建厂,首先,建的确切说法是厂而非厂,这是一个很容易模糊却又必须分清楚的概念。厂,主要是以生产基础的生产线为主;厂包含的则是设计、生产、封装与测试等一系列功能,区分开了这些概念,英特尔这次在建厂更多地可以看作一场昂贵的“策划秀”。

    说是策划秀,一点也不夸张。虽然是再正常不过的发布会,但其新闻受关注程度之高已经达到了25亿美元的回报价值。首先,几乎各大媒体都及时进行重点宣传,其新闻价值早就超越了科技范围,进而可以说覆盖了整个中国,这样一次投资所带来的宣传效果不是曾经那几个小蓝人的搞笑所能比拟的。更重要的是,顶着英特尔全亚洲第一个厂的头衔和12英寸这个大众很陌生但确实先进的生产技术把整个投资渲染的异常美好,更被封为跨国公司最具价值的投资,这一切把英特尔的形象粉饰得近乎完美。如果通过传统方式实现这些效果,恐怕至少也需要几十亿美金的持续宣传投入,而现在仅仅一个投资就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不可不说英特尔的策略之高明。

    其次,顶着开发东北老工业区的口号投资这个东北最吸引人和最重要的城市,可以说在政治上是一次近乎外交性的投资。今年年初,台湾率先放开晶圆厂对大陆投资限制,但技术仅限于8英寸和180nm,是近乎淘汰了的技术,并无多大价值,而英特尔这次带来的则是目前最先进的12英寸和市场上主流的90nm工艺,该投资在一定程度上重新界定了美国的高科技限制政策,压制了台湾放宽投资的影响力,是对中国政府的一种高姿态支援。同时,没有选择芯片产业重点的华东地区不仅仅是因为能源方面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在与中央政策保持同步,为开发东北做出了表率。这次投资可以说大大增进了英特尔与中国政府的关系,为以后英特尔的市场营销铺设很好的根基。再次,虽然在与AMD的竞争中,英特尔已经逐渐把握主动,但其市场份额并没有实质的提升。中国乃至亚洲这样一个蓬勃发展的市场,是与AMD争夺最激烈的战场,这个战场的胜利关乎着全局的走势。而在中国建厂无疑最具有宣传和炒作价值,至少在很多消费者的认知中把英特尔当作所谓“国货”,想想奥迪不就是如此在中国成功的么?

    英特尔投资大连建晶圆厂,对中国芯片产业有意义么?答案当然是肯定的,但意义并不如宣传的那么明显。积极的意义是可以在大连周边发展出一个完整的芯片产业链基地,出现产业链上代表最新技术的各种相关企业,而这些企业的高额显然不会满足于只服务一家英特尔,这对于中国的其他晶圆和芯片制造企业来说无疑是个利好消息,在身边就有技术先进的上下游供应链厂商无疑更利于其快速发展。毫无疑问,大连工厂的出现对中国芯片产业的快速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除此之外,在其他方面意义则并不如宣传的那么明显。首先,从晶圆厂的生产流程来说,生产技术对我们并无多少开放性。晶圆厂是非常专业化的自动流程生产,除了解决一定国内人员的工作岗位外,真正的核心技术很难外流。除了布设的生产线之外,其他的软件操控流程对于绝大多数工人来说是神秘的,精细到纳米级的所有生产流程几乎很少有人工操作介入,因此即使投资的是最先进的技术还是很难为中国人获得。在这个层面上,中芯国际这样企业的壮大才是真正对国内芯片业整体提高有重要意义。此外,英特尔投资的是晶圆厂,按照其25亿美元的投资规模在晶圆制造领来说并不算大。目前在建的几个12寸巨型晶圆生产线投资规模都超过50亿美元,这还只是在原有基础上翻新的费用。不仅如此,计划2010年投产的这条生产线如果还是采用12英寸90nm技术,那么按照英特尔创始人摩尔老先生的说法,这种工艺早就已经成为历史的尘埃了。90nm现在还算是国际市场的主流,但去年英特尔已经开始投产65纳米了,而按照标准的芯片制造工艺发展线路图,2007年属于65nm与90nm并存期,45nm将在2007年下半年开始面世量产,90nm在2008年开始进入衰退期。到了2010年工厂投产之际,按照台机电制定的技术线路图,32nm的市场主导地位已经岌岌可危,那时90nm这样的巨无霸实在不知道还有什么重要市场。再次,现在连中芯国际都开始了12英寸65nm的投资,台机电已经开始大规模的量产12英寸65nm,应该说英特尔的这条生产线放在现在的国际市场上并不能说先进。

    当然,在大连投资这个工厂是英特尔一个很成功的投资,至少从前景上分析是很有意义的。首先,起到了非常好的宣传作用,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对于未来的市场策略有很大的帮助。其次,利用中国相对低的生产成本进行成本敏感的芯片组生产有利于提高其产品竞争力,其实英特尔不会利用这个工厂生产CPU是很正常的决策。CPU相对技术含量高,处在垄断地位的英特尔可以保证一定利润的前提下进行价格调控。而其他的外围芯片组则有许多竞争者,对价格相对敏感,成本优势与技术优势一样重要。更为重要的是,大中国区已经成为全球PC零件主要生产基地,在这里设厂生产芯片组无疑是英特尔直接对各路竞争对手最有利的回击。更接近下游厂商,更接近终端市场,无疑是英特尔凝聚更多下游厂商的高招。

    对未来更具有战略意义的是,选择大连,英特尔等于在全球芯片厂的分布带的最中心点插入了自己的第一颗棋子。以英特尔目前的产能,大连工厂应该不会很大范围的接外单从事。但这些都只是现在的分析,真的到了工厂投产之际,相信不会再采用90nm这个早就被遗弃的技术。更为重要的是,随着中国国内芯片自给率持续低迷和中国芯片设计与需求的大幅上扬,中国芯片并不一定比生产CPU外围芯片组利润低,而且扎下根的英特尔生产线在投产前就开始扩大产能的概率也很大,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给大连工厂赋予了更多神秘的使命。作为全球最大的芯片工厂,面对FABLESS企业的飞速发展,英特尔不可能不动心,而传统业务营业额的持续徘徊不前也是英特尔迈向代工的幕后推手。如果到了投产的那一天,大连工厂开始大规模的代工服务并不是什么意外,毕竟相比于其他的厂址,中国境内的代工需求是最高的也是最具发展潜力的。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