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代工再遭弃,救命稻草在哪里?
由于三星尖端制程良率偏低,以及美国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影响,处理器大厂AMD可能已经取消了三星4nm制程订单,进而转向了向台积电美国亚利桑那州晶圆厂下单。这一决定标志着三星代工业务继失去高通、英伟达等科技巨头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尖端芯片订单后,再次遭遇重大挫折。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02505/470194.htm目前台积电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的晶圆厂目前已经开始大规模生产4nm,特别是在美国特朗普政府即将出台针对半导体的加征关税政策之后,英伟达、苹果、AMD等美国芯片设计大厂也纷纷开始下单台积电亚利桑那州晶圆厂4nm制程,以期降低未来美国半导体关税政策的影响。其中,AMD不久前就宣布旗下第五代EPYC服务器处理器已在台积电亚利桑那州晶圆一厂生产。
三星技术信任危机
AMD过去曾一直采用双重代工供应商策略,AMD也计划与三星晶圆代工的4nm(SF4X)制程广泛合作,不限EPYC服务器处理器,还包括Ryzen APU和Radeon GPU等产品。这一举措对三星而言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但现在却走向了失败。虽然目前尚不确定是否仅仅因为EPYC而放弃这笔交易,但AMD似乎对三星代工厂的兴趣正在下降。
据产业链权威消息,AMD已正式通知三星取消原计划采用其第四代4nm工艺(SF4X)生产服务器CPU的I/O芯片订单,这一决策距离三星3月宣布SF4X工艺量产仅过去两个月。
三星SF4X工艺主打「成本优化」,理论上可降低15%制造成本并提升8%性能指标,其报价比台积电同级别工艺低约20%,且承诺快速交付。然而,实际量产表现显然未达客户预期 —— AMD评估后认为,三星4nm工艺在电压稳定性、漏电控制等关键指标上存在缺陷,难以满足服务器芯片的高可靠性需求。
根据TrendForce最新报告,AMD此次调整主要基于三星SF4X工艺的良率问题。尽管三星声称其4nm整体良率已提升至70%以上,但SF4X作为专为高性能计算(HPC)优化的版本,在晶体管密度、功耗控制等关键指标上未能达到AMD预期。例如,台积电N4P工艺在晶体管密度(约1.8亿/mm²)和能效比上优于三星SF4X(约1.5亿/mm²),在200mm晶圆测试中HBM4集成良率仅为62%,显著低于台积电的85%,且SF4X的互连延迟较台积电N4P工艺高出15%。
AMD的技术调整并非偶然。早在2024年6月,天风国际分析师郭明錤就曾指出AMD与三星在3nm GAA工艺上“无实质进展”,转而将资源投向台积电的2nm研发,此次4nm合作终止正是这一战略的延续。行业人士透露,三星3nm工艺良率长期低于50%,导致高通、英伟达等大客户流失,这种技术信任危机延伸至4nm领域。台积电N4P工艺基于5nm平台优化,性能较三星SF4X提升11%,功耗降低22%,且通过减少光罩层数降低了30%的制造成本。尽管三星的SF4X工艺采用了创新的后端布线技术,但市场对其稳定性和成熟度仍存疑虑。
目前来看,三星代工的势头确实不容乐观,其晶圆代工部门的尖端制程良率一直低于台积电,且未获得大客户,并不是新鲜事,其第二代3nm制程被传良率至今也只有30%左右,这也直接导致了三星放弃了今年年初发布的年度旗舰智能手机Galaxy S25系列搭载自研的Exynos 2500芯片,决定全面改用高通骁龙8 Elite。而放弃Exynos 2500的这项决定,也导致三星此前在Exynos 2500上的研发和制造投入基本打了水漂,再加上全面外购高通的旗舰芯片,使得其今年的零组件支出大幅上升,更直接造成约4亿美元损失。
三星代工正面临前所未有的经营压力,据市场研究机构预测,三星代工业务的毛利率已从去年同期的42%降至本季度的31%,这一趋势若持续,将对其长期发展构成严峻挑战。除了先进制程的技术瓶颈,传统制程市场需求的下滑也迫使三星不得不采取收缩策略,近期已关闭部分生产线以控制成本,预计将影响其28nm等成熟制程约12%的产能。
此次AMD的决策对全球半导体产业链产生连锁反应,可能导致市场进入台积电一家独大的新阶段。台积电凭借N4P工艺的成熟度,已包揽苹果 A17、英伟达 H200等头部客户的订单。与此同时,台积电4nm产能逐步释放,尤其是为英伟达Blackwell GPU订单调整后,AMD成功争取到更多代工资源。台积电凭借技术、产能和地缘政治优势,几乎垄断了高端芯片制造,而三星若不能在2nm领域实现技术突破,其代工业务可能很难再追上台积电,今年第一季度,三星与台积电的市场份额差距进一步拉大至60个百分点以上。市场研究机构Counterpoint预测,若三星无法在十二个月内实现3nm良率突破60%,并稳定4nm工艺表现,其代工市场份额或将跌破10%。
除技术因素外,美国出口管制政策也是AMD调整供应链的关键动因,迫使其寻求 “本土化” (onshoring)解决方案,台积电亚利桑那工厂的4nm产能符合美国《芯片与科学法案》要求,可规避潜在的出口风险。美国的《芯片与科学法案》迫使三星关闭30%的先进制程产线,直接导致2024年半导体业务利润暴跌52%。
三星更深层的危机在于技术路线的战略失误,近年研发投入增速放缓,过度押注内存芯片的“暴利时代”,却忽视了AI时代对异构计算、先进封装等技术的需求,陷入“技术突破滞后-客户流失-研发投入受限”的恶性循环。当台积电3nm工艺良率突破80%时,三星的4nm产线良率仍在60%徘徊,这种技术代差使三星在价值5000亿美元的全球AI芯片市场中逐渐边缘化。而三星引以为傲的垂直整合模式,在柔性供应链时代显露疲态,凸显出决策链条冗长的软肋。李在镕试图以「技术优先」破局,提出“第一是技术,第二是技术,第三是技术”的口号,并计划重组研发体系。
期待高通“回归”
目前三星正在积极将资源投入2nm制程的研发,最新的消息显示,三星和高通展开协商将部分第二代骁龙8 Elite芯片交由三星2nm工艺代工,可能率先搭载在2026年下半年推出的Galaxy Z Fold8和Galaxy Z Flip8两款折叠旗舰手机中。三星计划今年第二季度完成设计工作,明年第一季度开始投片,在其尖端工厂华城S3生产,月产量预计为1000片,仅占2nm总产能(月7000片)的15%,因此被认为并非大规模订单。
这是时隔三年,三星再次为高通生产手机芯片,此前曾在2020年和2022年分别以5nm和4nm制程为高通生产应用处理器,2022年下半年后,高通将4nm以下尖端芯片生产全数交由台积电。韩媒认为此次高通“回归”被视为三星的宝贵机会,虽然订单量不足以直接扭转亏损,但它打破了台积电对高通旗舰芯片的垄断,业内人士指出,这或是高通为制衡台积电涨价采取的「战略备胎」方案。
双方还合作开发了基于4nm工艺的扩展现实(XR)专用芯片,将用于三星移动体验(MX)部门下半年推出的代号“Moohan”的混合现实设备。对三星而言,拿下高通订单只是开始,如何将2nm良率提升至可商用水平,才是真正考验。
此外,传闻三星明年将重新推出自研的旗舰处理器Exynos 2600,由于良率偏低导致可供出货的芯片数量不足,Galaxy S26系列中仅欧洲版机型采用,而高通新一代骁龙旗舰芯片将比Exynos 2600性能优势更高。推测三星选择部分Galaxy S26系列机型选择搭载Exynos 2600主要是为了压低日益上升的芯片采购成本压力,而非追求性能竞争力。
2025年第一季财报显示,三星重申目标是下半年稳定2nm GAA制程的良率,并进行量产。目前Exynos 2600在2nm制程上的试产良率约30%,虽然偏低,但数字相较3nm时有明显进步,若三星良率提升至60%,有望达到全面量产标准,为Exynos 2600正式商用铺路。
三星曾是全球首个量产3nm GAA(全环绕栅极晶体管)工艺的厂商,试图以技术革新抢占市场。GAA工艺相比传统FinFET在性能、功耗和面积(PPA)上具有理论优势,其第二代3nm GAA可降低50%功耗并提升30%性能。然而,这一激进的技术路线却成为双刃剑。由于GAA工艺复杂,三星3nm良率长期在20%-50%间徘徊,远低于大规模生产所需的60%门槛,导致高通、英伟达等大客户转向台积电的FinFET改良版3nm工艺。
为集中资源,今年三星宣布取消原定2027年量产的1.4nm工艺(SF1.4),转向优化2nm节点。台积电凭借技术稳定性和成熟生态,2025年代工市占率高达67.1%,而三星则从2021年的13.5%暴跌至8.2%。这一差距在先进制程领域更为显著,当下台积电3nm独占苹果、高通、联发科等订单,2nm试产即获英特尔、英伟达等巨头预定;而三星3nm仅剩少量边缘客户,2nm订单依赖日本企业“救场”。
HBM市场也很重要
AMD的战略调整折射出全球半导体产业的深层变革。以技术路线分化为例,台积电通过N4P、N3E等工艺构建技术护城河,而三星试图通过HBM4与3nm GAA实现差异化竞争。但是在高带宽内存(HBM)领域,三星因技术缺陷迟迟未通过英伟达认证,导致其HBM3E产品交付比SK海力士落后至少半年。
据韩国媒体ZDNet Korea报导,三星在2月份左右开始全面量产HBM3E 12Hi(12层堆叠,单堆栈36GB容量),但至今仍未通过英伟达供应资格测试,可以说该决策存在积累大量库存的风险。三星此举是考虑到HBM3内存从DRAM制造到封装的整个流程需要5~6个月的时间, 即使能在今年6~7月获得最大潜在客户英伟达的供货许可,那按一般流程实际出货也要等到今年末。按照英伟达的快速产品迭代节奏,届时已有部分需求向HBM4转移。
在三星看来,其业绩要想恢复增长,就必须要在HBM市场获得突破。消息人士表示,三星对其增强型HBM3E 12Hi的性能和稳定性充满信心,认为可顺利通过英伟达的认证流程。提前量产的节奏意味着可实现“批准即供应”,这将有助于三星实现今年HBM内存供应比特数达去年2倍的目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