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高通惹上的黑历史(上)
这几天,刚刚在今年2月吃下60罚单的高通,又面临着裁员15%、骁龙处理器持续发热、被欧盟再次起诉,以及分拆传闻的各种负面消息。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77887.htm可以说,内外的夹击,芯片业务的下滑,已经让高通失宠于华尔街。
这不免让人感慨,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昔日的辉煌重燃不起,高通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进入到这诅咒般的怪圈当中?
不如,让我们放松的心情,先盘点一下高通曾经惹上的黑历史,再从中寻找答案……
第一例,我们先从一个轻松的段子开始……
那一年,高通也做过手机
这位看官,不知您是哪一年生人。1998年,你可曾记得高通发布过首款商用CDMA网络智能手机呢?
实际上,这家超过三十年历史的公司不仅仅只是生产芯片,还推出过自有品牌的手机——高通pdQ。它在1998年发布,是首款商用CDMA网络智能手机。

它采用了折叠式九宫格键盘,在键盘之下的,是一块160*240分辨率的LCD屏幕。系统运行PalmOS,可以收发邮件、上网,网速可达14.4Kbps——这在当时来看已经是很快了。另外,它搭载了16MHz主频处理器、2MB内存,内置的锂电池支持150分钟的通话时间,重量为278克,售价不低,当时卖到800美元。
可惜的是,高通移动部门没有维持多久,便卖给了京瓷公司,高通由此专注于移动芯片领域,并在2007年成为移动芯片的霸主。
首款商用CDMA智能手机的出现,即便在手机历史上留下过划破长空的辉煌,在历史的长河中也不过是弹指一挥间。
所以轻松的小段子,是为了进入下面这个比较让人尴尬的故事。
小小出纳侵吞千万,一年未被发觉
2012年12月,世界500强企业高通公司的在华公司,曝出出纳侵占公司款1100余万元案。
尽管被告人伪造的很多银行对账单上连客户名称、银行地址、交易时间等信息都没有,与真实单据相比有328处差别,但公司在一年多的时间里竟然未发现异常,甚至在几次本应发觉异常的时候,也因“同事间的信任”被被告人几句话糊弄过去。
财务专家坦言,此案明显说明这家世界名企财务管理混乱。
高通公司的报案材料显示,根据公司规定,公司的月度银行账单明细应该按照银行对账中心的余额单记账。但2011年下半年,高通公司收到的对账单上的余额,与公司的财务记录不符。
发现问题后,公司高级财务经理黄某问出纳丁某是怎么回事,丁某称这是因为银行系统升级,寄过来的对账单写错了,“银行会在系统调试后更正”。
之后,丁某向公司提供了自称是其本人从银行打印的真实的对账单。黄某表示,虽然上面没有银行公章,但大家还是相信了丁某的话,按照丁某提供的对账单进行记账。

经过核实,高通公司财务人员发现,公司的四个账户内“消失”了1100余万元,且“消失”1100余万元不是银行的“记账错误”,很可能有人冒用公司名义转款。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