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高通惹上的黑历史(上)
虚构列支开支票找人“串钱”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77887.htm丁某于2006年4月进入高通公司工作,现金和支票业务都由他负责。平时,他可以接触到财务章和法人人名章等财务凭证。
丁某交代,他从2010年7月开始通过互联网赌球,后来深陷其中,很快输光了自己的近20万元积蓄。
为了“返本”,丁某把手伸向了公司的资金。他承认,他共侵占公司资金1100余万元,而这些钱也全部输掉了。
此事曝出后,高通的美国总部十分重视,聘请国际知名的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进行调查。
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发现,伪造银行对账单的情况在2010年8月至2011年11月大量出现,很多伪造的银行对账单上连客户名称、银行地址、交易时间等信息都没有,而这些在真实的银行对账单上都是应该有的。
经过比对,真实的银行对账单和伪造的银行对账单有高达328处差别,而这些“交易”都来自高通公司最初被用来缴纳税款和通讯服务费的账户。
高通公司被指存制度漏洞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会计学院的刘文辉教授表示,高通公司在财务管理制度上,没能坚持内部控制中的“职务分离”原则,所以让财务人员有机可乘。
刘教授说,财会凭证应实行分开保管,不集中在某个人手中,需要使用时,找到相关保管人员说明使用理由后再使用。出纳主要负责现金、支票等方面的工作,印章等财会凭证使用完就应该交还。
支票的使用更不能一个人包办。按照签发程序,不论是购买什么,都应由领导授权,相关部门找会计审核,最终由出纳开出支票。
本案中,丁某居然越过授权、审核过程,直接把公司的钱汇入没有业务往来的其他公司,明显说明高通公司财务管理混乱。
刘教授也指出了高通公司在银行对账单寄送上的问题。她说,很多银行、公司为了省事,直接让财务人员接收对账单,或者直接领回,这很容易让人钻空子。

“同时,内部审核也应加强,不应出现财务人员偏听同事一面之词的情况。”她说。
在华外企出问题或因“本土化”
记者了解到,发生在外企的财务人员侵吞公款案极为少见。
刘教授表示,西方国家的公司制度普遍完善,财务管理严格,有成熟的内部防控机制,很少出现类似案件。
北大纵横管理咨询公司高级合伙人金波认为,美国企业在华分部出现财务问题,或与“本土化”有关。企业自身对员工的定位与真实情况之间的落差也是案件发生的原因。
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出于成本考虑,雇用的员工绝大多数是中国人。目前,国内企业或多或少都存在着财务管理上的不完善。在这样的企业大环境下,一些劳动者的道德素质和职业素质逐渐下滑,其中部分人之后流入外资企业。
而外资企业往往抱着“相信员工会对企业忠诚”的心理去制定管理措施,在某些环节上相对宽松,结果导致问题发生。
“发生在外企的财务人员侵吞公款案极为少见。”小编我已呵呵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