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EDA/PCB > 业界动态 > 三星:“不当第一就去死”

三星:“不当第一就去死”

—— 神话的背后是一股东方式的狠劲和韧性
作者: 时间:2011-12-22 来源:IC交易网 收藏

  又比如,在索尼、诺基亚都在争夺所谓的“杀手级应用技术”(指可广泛适用各种产品的技术)时,却通过提高技术商用化的速度和合适度而得到了最大的实惠。它等待其他公司开发出优胜技术,然后加以改进,并抢先推出品种丰富的制成品。因此,尽管并不是“闪存”(一种用于MP3、数码相机的存储器)的发明者和CDMA手机标准的提出者,却成为了这两个领域最大的赢家。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127281.htm

  同时,严格遵行“摩尔定律”(该定律指出整合速度应为每18个月翻倍一次),还延伸出自己的“Hwang定律”,(以当时的三星业务总监黄昌奎的姓命名),规定整合程度要一年翻倍一次。

  但与此同时,这种重视速度的做法,加上内部激烈的竞争,也让员工趋于保守。因为害怕失败,工程师和经理会集中在快速汇报和低风险的项目上,更糟的是,三星电子没有积累开发新产品的技术专家。

  实际上,三星直到最近15年,才开始开发自主技术。毕竟,学习和模仿有限度,尤其在成为行业领导者之后,就必须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定公司创新策略来带领市场,这需要真正有创意的制度和员工。

  1996年,时任三星会长的李健熙宣布,在新世纪,公司竞争力的关键是设计,因此全公司上下都在推动这种竞争。集团成立了“三星创新设计实验室”,聘请六位国外专家,给来自各个分公司的设计师开授设计课程。还成立了三星技术高级学院,开发需要长期研究的基础科学技术和先锋产品,学院下设几个研究所。2004年三星电子设立了首席技术官一职。

  2006年,三星建起了新的数字研究中心的大楼,容纳全公司5000名调研人员。从这一年起,李健熙开始把创意作为管理的主要信条。聘用了大批海外创新人员,六个设计中有五个设在海外,这解决了本土设计师有限的问题。过去,都是工程师告诉设计师们设计出某个产品,现在则是设计师告诉工程师他们需要什么功能。

  这场新管理运动非常关键,最终让三星电子从一个生产廉价、大众化产品的二流公司终于成为了在革新领域全球知名的企业。从1986-2006年,三星的专利件数从零开始,逐渐超越了它的模仿对象--索尼。三星包括移动电话、DVD和超薄液晶显示器在内的产品获得了2003年美国行业设计学会颁发的卓越行业设计奖。2004年,三星五次赢得了IDEA工业产品杰出设计奖,成为第一家得奖数量超过美国和欧洲公司的亚洲公司。“三星设计”也给公司带来了丰厚的回报:2004年度三星的利润预计将超过100亿美元,比前一年的52亿美元高出一倍。

  三星道之更快速度,更强执行力

  2004年9月,日本一家大众贸易公司派出研究所的高级官员到三星电子参观,官员表示此行“不是来参观三星的技术的”,但“想知道为什么三星在整体技术水平还低于日本公司时,整体产出却超出我们”。英特尔公司副总裁马洛尼则说:当三星想做什么事情的时候,决定会自上到下贯彻下来,每个人都全力以赴地执行。

  应该不难看出来,三星具备是韩国许多公司的普遍风格:其企业文化是服从,一旦领导昨了决定,就会竭尽全力完成目标。相传三星内部有三个格言:我们输不起,只能赢;我们必须全力以赴完成工作;我们必须彻底完成任务。

  因此,三星形成了比其他企业更强的执行力和解决问题的现场能力。一次,工人们准备移动容易损坏的生产设备时,发现通往工厂的道路需要修平,否则设备会首影响遭到破坏,于是他们立即用了几小时铺平道路,并用风扇把道路吹干。尽管这些本不在他们的工作职责范畴之内。

  某种程度上,三星就像奥运选手,信奉的是,快,更快。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三星颇下了许多“笨功夫”,用更高的强度、更大的投资、更强的执行力,来换取更好的效果。事实证明,这的确能奏效。三星的这种模式被总结为“快速和大力投资”。

  举例来说,如果消费电子产品公司通常一年推出一种产品,那么三星会决定它要推出两种。存储业务是“和时间赛跑”的项目,因为一家公司被竞争对手追上之前,享受高价格带来的利润只有很短的时间。三星电子在生产DRAM存储器时,第一台生产设备只用了六个月就完成,而通常需要的时间是2-3年。三星采取的做法是:计划、设计和施工同时进行。三星的经理和工程师在施工期间,一直住在施工现场,一周只回家一次换洗衣服。这次的提前完工让韩国和日本竞争对手的差距缩短了至少两年,而在三星刚开始启动开发DRAM存储器时,已经落后了五年。



关键词: 三星 半导体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