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嵌入式系统 > 专题 > 邓一敏:Fab之星耀目大连

邓一敏:Fab之星耀目大连

—— Fab之星耀目大连
作者: 时间:2010-08-16 来源:电子产品世界 收藏

  坐在我们面前,一敏回忆着13年前第一次去上班的情景,她笑着说:“好多细节都那么清晰,就连心跳的感觉都依然记得。”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111781.htm

  “从那天起,我就开始在工业工程部做IE,负责工厂人员、物料及设备等的优化布局。”刚去那会儿,整个IE部门只有8位员工。在这里呆了5年,看着这个部门一天天壮大,“等我离开工业工程部的时候,这个部门已经有二三十人的规模。”

  5年的时光,1800多个日子。虽然工作很繁琐,但是并不枯燥。从最开始的Layout IE,到Schedule IE,到Start-up IE,到Area IE,再到Capacity IE, 最后到Area IE Supervisor,邓一敏很幸运地把IE部门的所有职能都尝试了一遍。这份难得的经历让邓一敏成为名副其实的“IE专家”,车间里小到物品部件的摆放,大到新的流水线和工厂产能的调整,邓一敏都了然于心。

  记得刚进IE部门的时候,领导问邓一敏,“有没有想过未来的职业发展规划?”当时邓一敏并没有想多远,只想把手头的工作做好。在此同时,整个浦东基地也在不断的成长和发展, 从开始的Flash封装测试工厂扩展到了2000 年Chipset封装测试工厂.报

  2002年5月9日, 总裁贝瑞特博士来到浦东工厂宣布在中国的第一家CPU封装测试工厂的启动, 浦东工厂由此成为了英特尔又一个封装测试基地. 5个月后, 邓一敏离开了IE, 作为一名制造部的生产经理加入了CPU工厂的启动.

  “以前自己是独立的个体,后来变成管理者。而且管理的团队从在IE的几个人,一下子管理一个包括主管, 技术员和操作专员在内的几十人的生产团对, 我感到很大的挑战。”

  “能不能成功地实现角色转变,能不能成为合格的管理者?”邓一敏心里没底。很快,考验自己能力的机会来了。

  在英特尔CPU工厂,有这样一个规定,高价值产品要经过一套严格的月度盘点流程, 这是英特尔财务控制的重要部分之一。盘点报告必须在24小时内上报。

  当时,正值某个新产品的启动,由于产品质量不稳定, 生产线上库存量增加了很多, 这给月度盘点增加了困难, 我们没有能够完成正常的盘点流程, 盘点的结果非常糟糕, 大家的压力都很大.

  “我当时是制造部的生产整合经理, 同时兼任Shift C的生产经理, 作为制造部的管理层, 我有责任来承担责任,检讨工作,寻找问题。” 关键时刻,邓一敏领导者的风范发挥了作用。

  “那时很痛苦的一段经历… 我们Shift早上8点开始进入车间盘点产品,第二天凌晨2、3点才能完成,并要赶在第二天上午8点前把盘点结果拿出来。” 辛苦可以忍受,可是每次花了那么多时间,结果不尽人意,这让邓一敏都快抓狂了

  接下来的日子,邓一敏 一边带领她的生产整合团队和工程部, 质量部以及计划部门密切合作减少整个库存量,另一边带领她的Shift C 和生产部的同事一起不断优化盘点的流程,上总结经验教训.

  为了尽快找出问题所在,邓一敏带着自己的Shift连续做了3、4次盘点,“每次盘点出来,就赶快找问题在哪里。我们最后一次完成盘点的时候,盘点结果已经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了. 有过这段磨历后, 我的两个团队都成熟了很多, 大家都觉得尽管很辛苦, 但非常有成就感, 团队的凝聚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邓一敏把这看作是整个团队“成长的痛苦期”,“作为新厂,一些工作是在探索中进行,当时,我们缺乏足够的管理经验和完善的系统,来保证产品与工作质量的完美无缺。而这也正激发我们去在摸索中不断地思考和学习,并迅速成长起来。后来就再也没有发生过同样的问题”。

  在邓一敏心中,浦东工厂是情深意切的港湾,“在这里,我收获了丰富的经验,我也把自己的经验写成文字,回馈给后来的员工。”离开的时候,邓一敏泪眼滂沱,因为爱过,所以不舍,但是,前路更长更远,总要启程……

  身在海外,心系中国

  2005年11月,邓一敏来到了美国。当不同的肤色、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文化扑面而来时,邓一敏感觉自己彷佛走进了一个“特别”的世界。

  “你知道吗?在异国他乡,当周围很少看到黄皮肤、黑眼睛的同胞时,你心中会有非常强烈的中国意识。” 说到这里,邓一敏的目光变得热切起来,“当时,我告诉自己,你不仅仅是去美国工作,更是代表英特尔中国。”



关键词: 英特尔 处理器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