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汝京出走中芯之谜:长期盲目扩张所致
11月13日,带着上海今冬第一场强降温的寒意,表情凝重的张汝京走进了浦东新区的一个茶馆。处于“风暴”中心的他看起来比以往更加苍老。在与记者长达4个小时的交谈中,这位61岁的老人在谈及中芯国际的创业历程时仍然动情。他强调,离职是自己的选择,他对董事会没有任何怨恨。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100196.htm谈及与台积电这场旷日持久的官司,张汝京用“筋疲力尽”来形容。事实上,这起官司本来会有一个不同结局,至少在宣判六周前,局势仍在张汝京掌控内。
“我一直主张和解,这对双方都有利。当时跟台积电已经初步达成协议,谈好的条件对中芯国际远比现在好得多。”张汝京说。
然而,因为双方律师始终无法在细节条款上达成一致,中芯国际的代理律师认为,己方证据充分胜算把握很大,所以坚持要打到最后。正是这个坚持,让中芯国际受到重创。
律师误判
2009年11月3日,美国加州阿拉米达县地方高等法院判定中芯国际窃取并使用台积电商业机密。
根据美国法院在CVN(courtroom view network)网络上提供的庭审录像片段,双方代理律师在法庭上进行了激辩。台积电代理律师指责中芯国际违反了2005年1月双方签署的和解协议。根据该协议,中芯国际需将0.13微米或更先进的技术资料交由第三方托管并不得使用,然而实际运营中,中芯国际继续侵犯台积电相关知识产权。台积电要求申请10亿美元的损害赔偿。
对此中芯国际方面反驳说,公司一直积极履行协议。但台积电在协议临近2年之际在没有通知中芯国际的前提下突然再次发起诉讼,其目的是为实现不公平竞争目的。另外,公司还指控台积电法务长有伪造文书资料嫌疑。
“每天的审讯都有法庭记录,如果把这个法庭记录拿过来看一下,就发现这个事情打到最后一天至少是平分秋色。”张汝京说,律师误判了形势。目前美国的政治气氛对中芯国际很不利,中美贸易争议一直不断,美国到处找碴。加上加州失业率超过10%,很多美国人认为那都是中国造成的,气就顺着发出来。
官司败诉消息传出,中芯国际股价应声大跌。11月7日,中芯国际董事长江上舟、张汝京以及律师团主要成员紧急飞往香港,与台积电负责此事的二号人物、副董事长曾繁诚再次进行谈判。一番激辩之后,当晚6时,台积电与中芯国际正式达成和解协议:赔偿2亿美元现金外加10%股权。这个协议,也是中芯国际11月10日公布的最后版本。在律师建议下,张汝京当日递交了辞呈。这个消息与和解协议在同一天传遍了整个半导体业。
事实上,11月3日的判决针对的是台积电对中芯国际2006年提起的诉讼。自2003年首次对中芯国际提起诉讼以来,一年中台积电分别向美国加州法院、美国贸易委员会以及中国台湾新竹法院3次起诉中芯国际。双方在2005年达成和解后,2006年台积电再次提出了控诉。
针对这次诉讼,中芯国际进行了反击,在美国同一法院和北京高等人民法院反诉台积电。张汝京说,美国法院针对反诉案件的审理,将于2010年春天开庭。在他看来,这个官司证据确凿,中芯国际打赢的几率非常大。只是,在11月3日判决结果太重,无论是董事会还是投资者,都不可能给他更多时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