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当地媒体《一财全球》和IT之家报道,据报道,美国碳化硅 (SiC) 巨头 Wolfspeed 在与快速崛起的中国竞争对手的激烈竞争中徘徊在破产边缘,中国最大的碳化硅晶圆厂已在武汉正式投产,旨在供应该国国内产量的 30%。YiCai 报告称,一个 SiC 晶圆模型的车载测试最快将于下个月开始,而另外近 10 个模型已经在验证中。不久之后将进行大规模生产和交付。IT Home 表示,该工厂的一期重点是功率器件,计划年产 360,000 片 6 英寸 SiC 晶圆。另一方面,益财国际补充说,这足以支持超过 1
关键字:
碳化硅 Wolfspeed
据日本媒体《日刊工业新闻》报道,据报道,总部位于美国的碳化硅晶圆生产商 Wolfspeed 正在申请第 11 章破产保护。报告指出,这一发展促使日本公司(包括与 Wolfspeed 签订了 10 年供应协议的瑞萨电子以及 Rohm)重新评估其战略计划。正如日刊工业新闻所说,瑞萨电子可能会受到影响,因为其与 Wolfspeed 于 2023 年签署了 20 亿美元的预付款 10 年碳化硅晶圆供应协议。报告指出,如果 Wolfspeed 根据美国破产法第 11 章申请破产保护,瑞萨电子可能
关键字:
Wolfspeed 破产 瑞萨电子 SiC
功率半导体研究实验室 Silicon Austria Labs (SAL) 完成了将电流传感器集成到电源模块中的概念验证,该模块旨在用于电动汽车牵引逆变器和 DC-DC 转换器。该实验室表示,这项技术可以提高效率,同时减小牵引逆变器和其他基于下一代碳化硅 (SiC) 功率器件的超大电流电力电子设备的尺寸和重量。新功率模块的核心是由 Asahi Kasei Microdevices 设计的非接触式、无磁芯电流传感器。新芯片取代了当今许多电动汽车中部署的基于磁芯的电流传
关键字:
电流传感器 EV SiC 功率模块
东芝电子元件及存储装置株式会社(“东芝”)近日宣布,推出四款最新650V碳化硅(SiC)MOSFET——“TW031V65C”、“TW054V65C”、“TW092V65C”和“TW123V65C”。这些器件配备其最新的[1]第3代SiC MOSFET技术,并采用紧凑型DFN8×8封装,适用于开关电源、光伏发电机功率调节器等工业设备。四款器件于今日开始支持批量出货。四款新器件是首批采用小型表贴DFN8×8封装的第3代SiC MOSFET的器件,与TO-247和TO-247-4L(X)等通孔型封装相比,其体
关键字:
东芝 DFN8×8 650V SiC MOSFET
中国功率芯片开发商泰克天润(Global Power Technology) 在碳化硅 (SiC) 功率技术专利申请排名中面临东芝的挑战。法国分析机构 KnowMade 的最新数据显示,2025 年第一季度全球申请了 840 多个新专利族。本季度的专利申请活动以东芝在 SiC 功率器件专利领域的加速发展为标志,以匹配 Global Power Technology的专利数量。这家中国公司在过去四个季度一直是排名靠前的专利申请人,几乎完全专注于 SiC MOSFET 结构的设计。第一季度授予了 420 多个
关键字:
东芝 SiC 专利申请 泰科天润
在特朗普政府缩减美国《芯片法案》并提升汽车关税后,Wolfspeed(欧胜)的新任首席执行官需要面临更为严峻的现金危机。作为车用碳化硅行业的领导厂商,Wolfspeed近年来投入数十亿美元在美国建立SiC制造能力,可惜备受汽车经济低迷和关税前景的打击陷入持续亏损中,现在公司转向提供AI数据中心电源以促进增长,不过该公司正在寻求第11章法规的债权保护。“作为我们贷方谈判的一部分,我们可能会选择在法庭内或庭外寻求选择,”两周前接任首席执行官的罗伯特·费尔 (Robert Feurle) 说。据报道,资产管理公
关键字:
CHIPS Wolfspeed SiC
在新能源汽车技术的演进历程中,碳化硅(SiC)技术已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关键力量。作为第三代半导体的代表材料,SiC 凭借其卓越的性能优势,已深度融入新能源汽车的核心系统,开启了新能源汽车性能提升与技术创新的新篇章。从高端豪华车型到大众普及款,从纯电动到混合动力,SiC 技术的应用范围不断拓展,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实现批量上车,重塑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格局与市场竞争态势。碳化硅实现多价格区间车型覆盖SiC 技术已成为车企在新能源汽车赛道上差异化竞争的核心要素,如今已广泛覆盖 10 万至 150 万元价格区间的车型
关键字:
SiC
TrendForce最新研究,2024年汽车、工业需求走弱,SiC基板出货量成长放缓,与此同时,市场竞争加剧,产品价格大幅下跌,导致2024年全球N-type(导电型)SiC基板产业营收年减9%,为10.4亿美元。进入2025年,即便SiC基板市场持续面临需求疲软、供给过剩的双重压力,然而,长期成长趋势依旧不变,随着成本逐渐下降、半导体元件技术不断提升,未来SiC应用将更为广泛,特别是在工业领域的多样化。 同时,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加速企业整合,重新塑造产业发展格局。TrendForce分析各供应商营收
关键字:
SiC 衬底 TrendForce
全球先进的太阳能发电及储能系统技术的专业企业SMA Solar Technology AG(以下简称“SMA”)在其太阳能系统新产品“Sunny Central FLEX”中采用了内置罗姆新型2kV SiC MOSFETs的赛米控丹佛斯功率模块。“Sunny Central FLEX”是为大规模太阳能发电设施、储能系统以及下一代技术设计的模块化平台,旨在进一步提高电网的效率和稳定性。罗姆半导体欧洲总裁Wolfram Harnack表示:“罗姆新型2kV耐压SiC MOSFETs是为1,500V DC链路实
关键字:
罗姆 ROHM SiC MOSFET 功率模块 太阳能
Infineon Technologies 开发了用于固态保护和配电设计的新型碳化硅 JFET 系列。这是继 2012 年推出的 1200V 4mΩ SiC JFET 系列之后的又一产品。JFET 通过反向偏置 PN 结上的电场来控制电导率,而不是 MOSFET 中使用的绝缘层上的横向电场。G1“第一代”CoolSiC JFET 具有 1.5 mΩ (750 V BDss) 和 2.3 mΩ (1200 V BDss) 的超低 R DS(ON),可显著降低导通损耗。大体通道优化的 SiC JFET 在短路
关键字:
英飞凌 SiC JFET 固态配电
引言碳化硅( SiC)MOSFET在电源和电力电子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随着功率半导体领域的发展,开关损耗也在不断降低。随着开关速度的不断提高,设计人员应更加关注MOSFET的栅极驱动电路,确保对MOSFET的安全控制,防止寄生导通,避免损坏功率半导体。必须保护敏感的MOSFET栅极结构免受过高电压的影响。Littelfuse提供高效的保护解决方案,有助于最大限度地延长电源的使用寿命、可靠性和鲁棒性。 栅极驱动器设计措施关于SiC-MOSFET驱动器电路的稳健性,有几个问题值得考虑。除了驱动器安全切换半导
关键字:
碳化硅 MOSFET 电源 功率半导体
ROHM宣称其新型SiC模块已「达到业界顶级水平」,这使得安装面积显著减少。
关键字:
SiC 功率器件 ROHM
4月22日下午,格力电器召开2025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相比过往历次股东大会都被安排在格力地产总部办公楼,本次股东大会首次被安排在格力电器珠海碳化硅芯片工厂举行。据悉,该工厂自2024年投产以来,其碳化硅功率芯片在家用空调中的装机量已经突破100万台。SiC材料具有高耐压、高频率、高效率等优势,能够显著提升空调的能效。搭载SiC芯片后,空调的电能转换效率得到优化,制冷制热效果增强,实现能耗降低,同时可以提升产品性能、降低能耗,增强格力空调的市场竞争力。格力该工厂是全球第二座、亚洲首座全自动化6英寸碳化硅
关键字:
格力 家用空调 SiC
全社会都在积极推动低碳化转型,而低碳化的背后其实是电气化。在 新型电气能源架构 中,相比于从前,一次能源到终端用户的 能源转换次数增多 。虽然可再生能源是免费的,但是这种多层级的能源转换,每一步都会带来一定的能耗损失,因此 追求更高效的能源转化效率至关重要 。SiC正是功率半导体的 能效提升技术 ,它的出现满足了低碳化时代两大全新的市场需求:1能效创新: SiC技术在光伏、储能、数据中心等大功率电源管理领域,能够显著
关键字:
英飞凌 碳化硅 沟槽栅技
近日,清纯半导体和VBsemi(微碧半导体)分别推出了其第三代碳化硅(SiC)MOSFET产品平台,标志着功率半导体技术在快充效率、高功率密度应用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01清纯半导体推出第3代SiC MOSFET产品平台4月21日,清纯半导体官微宣布,推出第3代碳化硅(SiC)MOSFET技术平台,该平台首款主驱芯片(型号:S3M008120BK)的常温导通电阻低至8mΩ,比导通电阻系数Rsp达到2.1
mΩ·cm²,处于国际领先水平。source:清纯半导体(图为清纯半导体1、2、3代产品比电阻Rs
关键字:
清纯半导体 微碧半导体 第3代 SiC MOSFET
碳化硅(sic)介绍
您好,目前还没有人创建词条碳化硅(sic)!
欢迎您创建该词条,阐述对碳化硅(sic)的理解,并与今后在此搜索碳化硅(sic)的朋友们分享。
创建词条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企业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征稿 -
友情链接 -
手机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产品世界》杂志社 版权所有 北京东晓国际技术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27778号-2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110108205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