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vs英特尔:巨头“暗战”比比谁更野蛮不讲理
对攻策略:策反底层VS引导进化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69839.htm移动互联网正融化着桌面互联网生态,英特尔与高通这两个不同领域的霸主,前后也有交锋经历,不过在未来两者最终会遇到一个大火拼。
英特尔的对手已经不是AMD,而联发科也不会是高通长久的对手。英特尔与高通的交锋不是停留在芯片硬件的比拼,而是物联网商业生态的比拼。
英特尔:技术输出+策反底层
英特尔的目标很明确:抢占移动互联网。它曾错估了移动设备的发展前景。2006年,智能手机并不普及,英特尔卖掉了自己的移动通讯芯片部门,想专注于PC处理器。
2012年,英特尔决定重回移动芯片市场。但它已经错过了进军智能手机市场的最好时机。在移动芯片领域英特尔就像是一个新手,没有优势,也没有市场占有率。那么它将如何去赢得一场新战争呢?
拥抱安卓系统
在PC市场上,英特尔掌握着较大的主动权,甚至可以决定某一代PC有多少款式。但是,在移动设备市场,有成百上千家生产商。英特尔需要提供一个平台,就像高通QRD那样的技术平台,让生产商更有效率地进行产品研发。
全球84%的智能手机安装了安卓系统。不能再抱微软的大腿了,英特尔必须与谷歌紧密绑定,技术升级完全与谷歌同步。
英特尔2011年开始投入安卓系统适配研发。2012年,第一部基于安卓的英特尔手机联想K800问世。
2013年下半年,英特尔又有了“满满的诚意”和“更为创新的内容”。从系统平台、开发工具、应用程序再到用户体验上,英特尔让自己的x86芯片架构为安卓系统提供全方位支持。
而且针对最新的安卓版本,英特尔又领先ARM,为安卓打造出了64位的内核,并研发出相关开发工具和参考设计,供手机生产商使用。64位的内核是英特尔的强项,英特尔想把自己在PC方面的优势嫁接到移动互联网设备上来。
扶持对手的对手
英特尔比高通多了一样东西,就是x86架构的技术体系。一方面英特尔自己生产并输出芯片产品,另一方面英特尔决定像ARM公司那样,授权x86架构给一些移动芯片生产商。形成一个阵营,形成x86的移动互联网生态。
于是,英特尔培养、诱变了一群“小弟”,“围殴”高通。
在高通和联发科之外的那些二三线芯片生产商,实力不雄厚后台也不硬。它们深受ARM芯片的同质化竞争之害,又无法独自挑战高通。英特尔提供给它们技术和制造工艺的支持,并且还有“可观的补贴”,帮助它们从ARM架构向x86架构迁移。
通过它们,英特尔可以将自己的x86架构的产品渗透到低端手机,形成产业生态。中国的展讯、瑞芯微已经站到了英特尔的旗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