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消费电子 > 市场分析 > 高通vs英特尔:巨头“暗战”比比谁更野蛮不讲理

高通vs英特尔:巨头“暗战”比比谁更野蛮不讲理

作者: 时间:2015-02-12 来源:esmchina 收藏
编者按:英特尔与高通各有其称霸策略,过去,它们都深耕领地、合纵连横;现在,它们终于开始进攻彼此的领地;针对未来,它们又各自谋划争抢先手。

  不放弃二三线生产商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69839.htm

  现在,在移动手机领域只能说初有成绩。手机芯片的合作者主要有华硕、诺基亚、联想、印度Lava。

  有PC生产背景的移动设备生产商,是最理想的客户;平板电脑则是最好的突破口,因为它的技术体系和PC更为接近。平板电脑领域,除华硕外,英特尔还发展了一大批二三线的生产商,比如蓝魔、原道、台电、昂达……

  英特尔可以为它们提供稳定的设计平台和技术体系,也可以提供英特尔的品牌影响力。“intel inside”的广告语,是PC产品优秀品质的表达。英特尔在技术、品牌、供应链、渠道、品牌、补贴等方面的支持,刚好可以满足二三线生产商的成长需求。

  两年来,英特尔移动芯片部门产生了70多亿美元的亏损。它的目的只有一个,以烧钱换市场,扩大生态圈。那些即使近似于“山寨”的生产商,也会有机会得到英特尔的支持。在PC时代,英特尔何曾这样谦卑?

  :用移动概念改造传统

  在2014年底,英特尔市值有1800多亿美元,远远超过了的1200多亿美元。一路狂奔而来,也并不是没有受挫。授权费模式被人诟病,受到反垄断调查,智能手机出货量增长放缓,移动产品市场竞争白热化……现在,高通业绩已经出现下滑,它急需向新的市场进行拓展,甚至不惜与英特尔展开正面对决。

  直接挖墙脚,靠近微软

  利用通信技术平台,高通已经对微软的WP操作系统提供更多的支持,包括基准硬件、优化软件甚至是开发工具。它想与微软一起争取新的下游生产商,吸引那些杂牌手机生产商。

  英特尔为安卓最新系统生产64位芯片的同时,高通新的移动端CPU芯片也将支持微软下一代的操作系统Windows?10。而且,微软也主动将新操作系统调整为支持ARM架构的处理器。ARM架构耗能少、成本低,更适合体积小的移动设备,微软牵手ARM不是意外。

  英特尔牵手安卓,只是让高通在移动芯片市场多了一个对手。而高通牵手微软WP系统,则是直接对Wintel联盟产生了突破性的影响,给Wintel联盟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破裂判了缓刑。

  通信技术引导笔电进化

  不能直接进入台式机市场,那么就进军笔记本电脑市场。当前,高通强势介入了笔记本市场,用4G数据连接平台直接对笔记本产品进行改造,使其逐渐进化为配备触摸屏的混合平板电脑,一个可变形的、可移动的智能终端,让使用者在任何地方都能够使用4G通信技术,满足数据需求。

  这样,笔记本电脑用户可以在移动状态下快速完成更多任务,比如传输4K高清视频,从云端快速访问企业级应用。

  这等于重新定义了笔记本电脑,是英特尔尚不能及的作品。高通利用这种技术找到了可以合作的PC厂商,包括戴尔、富士通、惠普、联想、松下和东芝。这些主流的大厂商在英特尔的霸权下拥有较强的话语权和自主权。

  同样,高通也在与自己的传统业务客户紧密合作,将它们拉拢到自己的笔记本芯片平台上。比如华为、中兴、TCL等企业。即将支持该平台的厂商还有富士康、龙旗等二三线生产商。



关键词: 高通 英特尔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