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消费电子 > 市场分析 > 高通vs英特尔:巨头“暗战”比比谁更野蛮不讲理

高通vs英特尔:巨头“暗战”比比谁更野蛮不讲理

作者: 时间:2015-02-12 来源:esmchina 收藏
编者按:英特尔与高通各有其称霸策略,过去,它们都深耕领地、合纵连横;现在,它们终于开始进攻彼此的领地;针对未来,它们又各自谋划争抢先手。

  这个联盟成功地取代了IBM公司在PC市场上占主导地位,垄断PC桌面端长达20多年,双方通过共同控制下游PC生产商而不断攫取暴利。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69839.htm

  也是在上世纪90年代,苹果、IBM、摩托罗拉也曾经建立了一个“PowerPC”联盟。苹果有PC整机和操作系统,IBM有整机和芯片,摩托罗拉在两者协助下推出PowerPC芯片,三者相互合作。对此,随后微软推出了Windows 95,推出了奔腾系列芯片,二者的产品体系协同,珠联璧合。在两大划时代的产品面前,PowerPC完全不堪一击,推出不久后就宣告沉寂。

  而自身则通过微软Windows系统进入各大硬件生产商,找到了大批合作企业,有芯片生产商、软件生产商、设计辅助工具开发商、硬件制造商和移动设备生产商等等。它们围绕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联盟。

  英特尔又利用“平台”的概念,将CPU、主板、芯片组以及网卡等组件或技术集成一体,完成从单一硬件产品制造商向一个“集成性 服务供应商”的转化。实现用户综合应用体验的同时,不断强化体系围墙,降低竞争对手在微软系统生态中的渗透。

  在技术驱动下,产品的性能得以逐步提升。但是技术一旦超出消费者需求,也就是性能过剩的时候,存量市场与价格战就随之而来,利润也就会从下游生产商逐步向上游让渡。联想和当年的IBM都是典型的案例。当年,尽管IBM的PC全球销量第一,但是丰厚的利润却流向了微软、Intel。英特尔的核心技术对产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打败一头霸王龙的可能不会是另外一种恐龙。在英特尔主导的技术体系和生态规则下,没有人能够击败英特尔。IBM没有干掉英特尔,AMD也没有。

  :向移动互联网征税

  的角色很有意思,无处不在但又不易被人们察觉。不是说它的芯片产品藏身于手机之内,而是说它最重要的产品——CDMA系列通信技术,是无处不在,只要有移动互联网的地方都有它。

  在美国圣地亚哥的总部大楼已经有一面专利墙,墙壁上面展示了该公司的1395份专利文件,它是高通帝国的承重墙。其实相比高通的13000多份专利文件而言,这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上世纪90年代初高通推出了CDMA技术。高通自己做电信运营、基站以及手机终端,以一己之力打造了一个完整的CDMA通信体系,并逐渐催熟了市场。这奠定了它称霸智能手机芯片市场的基础。

  高通拥有与全部CDMA无线通信标准相关的关键专利权。任何一个进入该领域的企业,都必须向其支付高昂的“授权费”。高通的授权费非常贵,它像“收税”一样,按照一定比例向每一台手机和移动设备收取许可费。不管是生产CDMA系统设备还是手机的公司,都要交这种“税”。

  高通领导层曾经这样说:“我们的技术就像地基,是任何建筑都不能或缺的。”有一个真实的笑话。有人对高通全球CEO说,将来汽车也会有通信模块实现车联网,如果宝马车里面也用高通设备的话,是不是也得把宝马车售价的5%作为专利费交给高通?这位CEO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回了一句话:“理论上是这样的。”

  1995年,高通分别成立了芯片部门和技术授权部门,前者从事芯片硬件供应,后者从事技术授权。高通芯片采用的是英国ARM公司的芯片技术架构,但是它对这种架构做出了很大改良,融入了高通的通信技术体系。生产ARM芯片的企业很多,但只有融入了高通通信技术的ARM芯片才是横扫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大杀器。

  随着CDMA、WCDMA等技术成为国际通信标准,结合CDMA相关技术授权,高通芯片组逐渐征服了各大手机生产商。即使苹果、三星有自己的CPU芯片也没有用,它们都要使用高通的通信基带产品。既要为基带硬件付费,也要为CDMA、WCDMA等技术付费。

  2013年,高通30%的总收入来自于专利授权。但是,这30%的收入却给高通带来了80%的税前利润。高通同时在软硬两个领域拥有主导地位,它在移动通信领域扮演的角色是“微软+英特尔”,它占领了移动通信产业链中附加值最高的环节。

  点评:英特尔称霸PC和服务器领域有微软的功劳,而高通称霸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则更靠自身优势。



关键词: 高通 英特尔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