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Intel如何再次跳舞
在欧德宁担任CEO之后不久,英特尔推出新标识,即“Intel.Leapahead”(超越未来)。市场分析人士从中嗅出混杂的气息:难道是用市场来取代技术,成为公司的新主宰力量?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100280.htm“Intel.Leapahead”取代的是“Intel Inside”。1991年,格鲁夫执政期间,英特尔为了把自己的处理器与来自对手的模仿品区分开来,英特尔启动了“Intel Inside”计划,后来随着“奔腾”芯片(Pentium)的成功而大行其道。
“Intel Inside”的意义是,一个公司可以凭借技术驱动一个产业,影响消费者。欧德宁会改变这一切吗?
从平台计划到酷睿的推出,欧德宁已经完全理清了英特尔的未来之路:在“技术领先”的同时,拥抱客户需求与消费者行为,让“工程师文化”与“市场营销文化”同时融化在英特尔的血液里,推动英特尔向前。“Intel.Leapahead”传递的正是这一理念。
从2006年酷睿推出,英特尔向市场推出的酷睿处理器产品已经超过100余款,欧德宁看起来,更像“摩尔定律”的依钵传人。英特尔创始人之一的摩尔在1965年的一篇文章中指出:一个芯片上的晶体管数目每18个月至两年间将增加一倍,这被称为摩尔定律。
格鲁夫说:“只有持续地推出一个又一个产品,我们的成功永远在于下一个产品,而不是当前。”
英特尔也修正了自己平台战略。杨旭说:平台这一概念对普通消费者而言太复杂,消费者不感兴趣,也不能理解,而应突出应用。
如何面对“云”冲击
云计算时代,需要四个方面的IT设施,分别是云终端、云后台、云通讯、云平台。欧德宁认为,云终端,包括上网本、MID、智能手机、工控设备、各种家电、汽车,以及各种专有设备,英特尔要在上述所有终端上嵌入自己的芯片。
欧德宁认为,未来任何事物都可能联上互联网上,除了上述设备上,一个电子表,一个戴在手腕上的医疗终端,或是专业控制设备都会联上网。英特尔的目标是把SoC产品嵌入这些设备,让这些设备拥有接受任务、处理任务的运算能力。
这是最好的年代,也是最坏的年代。欧德宁主张,受互联网应用的推动,计算技术正超越PC,向更广阔的空间发展。过去三十年,英特尔的疆域是PC,现在英特尔在向更多领域拓展。欧德宁将其称之为“频谱”,现在PC在频谱中只是众多频率之一。
在英特尔频谱中,至少包括高端服务器、主流电脑、消费电子设备、嵌入式系统、各式手持设备,他们都将嵌入英特尔芯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