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嵌入式系统 > 市场分析 > “大象”Intel如何再次跳舞

“大象”Intel如何再次跳舞

作者: 时间:2009-11-30 来源:电子产品世界 收藏

  但将电脑放置到互联网应用的环境中,需要同时处理多项任务,视频、图像、即时通讯,应用也更为复杂。面对复杂、并发的应用,单核显得无能为力,就在这个时候,计划推出双核、多核,以满足新的计算应用需要。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100280.htm

  当时做了一个决定,奔腾4以后,将放弃以前的架构。

  之前的架构一直有一个问题:频率越高,则漏电现象将越来越严重,功耗将越来越高。按照原来的架构发展,英特尔不久之后将遇到自己的物理极限。而新架构不需要单核频率很高,能耗、漏电问题都得到很好的解决。

  转型并没有一帆风顺,事实上,这次转型成为英特尔历史上最艰难的转型之一。2000英特尔推出奔腾4,2006年,英特尔才推出基于新架构的酷睿。时间长达6年,这是英特尔历史最长的产品周期,此前的纪录是3年。竞争对手也正是抓住了这一机会,侵蚀英特尔的领地。

  英特尔原计划2005年推出酷睿芯片,但研发过程太复杂,产品延迟一年,这成为对手进攻的好时机。

  欧德宁觉得为转型付出的代价是值得的:酷睿系列芯片出来之后,英特尔一下子就领先了,2007年﹑2008年,英特尔收复失地。经济危机肆虐的2009年,竞争对手都在艰难过冬时,英特尔则将拿出104亿美元至106亿美元用于投资与研发,其中106亿美元用于研发。

  英特尔芯片制程工艺上的投资更让竞争对手望尘莫及,从65纳米到45纳米,英特尔一路领先。接下来,英特尔将投资70亿美元用于芯片厂的改造,欧德宁透露:很快,英特尔将推出32纳米、22纳米的芯片。

  更彻底的变革

  市场营销出身的欧德宁,正如当年执掌IBM的郭士纳那样,正在用一种甩掉历史的勇气改革INTEL。其新策略关键词是:市场将有可能和技术一样成为未来主导。

  多任务﹑多应用的互联网场景正在改变产业格局。在wintel时代,英特尔制造出速度越来越快的芯片,微软就会推出新的操作系统吃掉这些运算能力。现在的任务却是满足越来越多的应用,这些应用来自于数在千万计的软件提供商,甚至个人开发者。

  欧德宁面对的世界如此新颖,充满诱惑与挑战。英特尔能否在新世界中制胜,压力集于欧德宁一身。

  在英特尔历史上,每一位CEO都在英特尔身上留下了自己的烙印。诺伊斯(RobertNoyce)给英特尔带来了强大的创新意识,科学家摩尔(GordonMoore)制定了“摩尔定律”,格鲁夫(AndyGrove)是“管理大师”,贝瑞特(CraigBarrett)是“芯片制造奇才”。

  与上述这些人技术出身的背景不同,欧德宁从市场营销出身,能更快的拥抱客户需求与消费者行为。英特尔担任CEO之即,也觉得唯有这样的人,才可以不顾英特尔的历史,以义无反顾的勇气进行冒险。

  就像郭士纳在IBM,他的背景与IT全不相关,却能让IBM这头大象跳舞。英特尔希望,欧德宁是自己的摩西,带领英特尔走出埃及。



关键词: 英特尔 CPU 芯片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