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IM舞台上:运营商的无赖表情与硬件、芯片厂商的兴奋之象
对于中国移动来说,主要是想“稳中求进”并进一步降低“成本”。中国移动用户总量达6.9亿,虽然不用过度担心用户数的问题,但是呢,用户当然是多多益善,如果在eSIM推广中占据优势,有将进一步巩固并提升用户数,何乐而不为呢。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01902/397374.htm另外,近年来用工成本也在节节攀升,中国移动官网数据显示,2018年公司员工数近50万人,人工成本高也在情理之中。而如果eSIM得以普及,那么公司内一些像登记办卡等文职工作岗位需求将会大大降低,因为eSIM只需要用户在购机时在线注册,在换机时登录自己的账号即可,省去了人工办理电话卡与制作电话卡的成本。
对于中国电信来说,是更多的是想在eSIM的潮流中分一杯羹,避免被用户所抛弃,因此在推行eSIM时才会亦步亦趋,即反对,又跟进。
硬件厂商:增强产品竞争力
eSIM卡又可以叫做虚拟SIM电话卡,它需要在运营商网络提供网络的前提下,通过PUK和PIK码登陆账号,这与平常微信、微博等APP账号的登录方式类似。在新奇的同时还能切切实实提升消费者体验,从而增强消费电子产品的竞争力。
在消费电子产品行业中,支持eSIM卡的硬件产生企业有两类。一类为手机、笔记本、智能手表等厂商。eSIM卡由于是虚拟电话卡,不需要物理卡托与物理电话卡,对追求轻巧的手机、智能手表等体型较小的消费电子产品来说无疑是福音。另外,对于笔记本等大件消费电子而言,虽然不足以让它变得更轻薄,但是能够为其赋予更强的通讯能力,帮助笔记本电脑开拓更多使用场景,以此增强消费电子产品的竞争力。
另外一类为物联网硬件厂商,其中智能汽车较为积极。主要是当前智能汽车还是通过传统的SIM电话卡实现上网功能,但是这些SIM电话卡它们在体积、抗氧化、防脱落、成本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小的问题,对于车载环境并不是很适合。但是eSIM集成在智能汽车主板上,具有耐高温、抗震动、不易氧化的特征,而且不用换卡也能左右切换网络,从而促进智能汽车行业的发展。此外,eSIM对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的发展也有积极意义,因此会受到众多硬件厂商的支持。
芯片厂商:拓宽业务渠道
eSIM的实质是将SIM卡做成芯片的形式集成在主板上,将电信业务从电信运营商分散至服务终端厂商,因此eSIM的普及会拓宽芯片厂商的业务渠道,增强在通讯领域的话语权。当前在芯片厂商中、高通与英特尔表现最为积极。
高通是芯片厂商中最早支持eSIM卡的厂商之一,高通之所以支持eSIM从它在“万物互联大会”放出的两组数据看出端倪。一是高通2017年其物联网业务营收超过了10亿美元,日出货量高达100万片;二是高通预计,到2018年全球会有50亿台联网设备。可以看出通讯芯片不仅有利可图,而且还是高通重要的收入来源,而eSIM的出现正契合了高通进一步拓宽通讯芯片业务渠道的目的。
英特尔也是芯片厂商中较早支持eSIM的厂商,因为英特尔在cpu等芯片领域面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不仅有AMD这个老对手的“中兴”,还有高通插手PC端芯片业务,因此英特尔想通过eSIM的加入增强其竞争力,巩固在PC端芯片的地位,并且进一步拓宽业务渠道,增强在通讯行业的话语权,在eSIM市场中分得一杯羹,因此英特尔才会大力支持eSIM的普及。
SIM卡数字化是必然趋势,eSIM的普及只是时间问题,预计在2021年左右将会大规模应用于各行各业。虽然当前推广eSIM的电信运营商、硬件厂商与芯片厂商都有各自的小算盘。但是总的来说,无论是半推半就的电信运营商,还是积极迎合的硬件厂商与芯片厂商,都在为eSIM的普及做出了自己的努力,eSIM的普及获利的并非只有它们三方势力,对消费者而言也有积极意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