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的反攻:智能手机业务走了近6年弯路
值得注意的是,英特尔已经计划在2014年将14纳米芯片植入智能手机中。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134251.htm“我相信,到时候全球半导体产业没有第二家。”杨叙称,少说话、多做事,让事实证明一切。
平衡高手杨叙
从一名实习生成长为英特尔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裁的故事,让圈内人提到杨叙时总会说:“他是有Power的人”。
如果说,过去他像一名“AMD杀手”,如今则已化身“ARM刺客”。
尽管在云端、在服务器市场,华尔街终于开始重估英特尔;但更加迫切的是,英特尔必须在移动互联领域证明自己,夺回被苹果、ARM吞噬的光环。
一则危险的信号是,英特尔大举反攻智能手机时,ARM大军正视图暗中偷袭英特尔大本营——笔记本芯片市场。
不过,在杨叙看来,这种举动将可能成为上网本挫败的翻版。本来只定位在上网冲浪,却被消费者当成传统PC来使用,上网本最终引发一片性能不佳的抱怨声;相反,苹果iPad芯片只有上网本处理器一半性能,却没有人抱怨iPad性能不佳,这正是对消费者体验关注不够充分的恶果。同样,ARM架构的笔记本可能很薄很轻,但是也恐怕没有足够马力拉动大车。
采访中,杨叙为《英才》记者亲手绘制了一张“端到端”图谱,以论证在IT产业巨头大肆宣讲“端到端”战略的大背景下,“计算在云端、简易在终端”的商业模式是否足够完美?他说,尝试过上述商业模式的公司没有一个不后悔。这似乎断了ARM偷袭的念想。
其实,十年前,英特尔即提出了平衡计算概念,无论在云端数据库,还是在终端体验,都始终强调平衡。
信奉太极的杨叙,更是深谙平衡之道。作为英特尔中国的掌舵人,杨叙的“Power”,更多释放在平衡总部与中国的战略分歧。
“英特尔中国在整个英特尔的责任和使命变了,如果英特尔中国不去引领市场,可能英特尔在别的国家也无法引领市场”,杨叙甚至告诫员工,千万不要总部命令做什么就做什么,这已不是PC时代。
在移动互联时代,中国可谓引爆了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消费力,微博、微信、乃至各种“山寨版”的安卓系统,总部何以知悉?
但是,杨叙并不是空想家,也不是大话王。事实上,他对于第一批“Intel Inside”的智能手机出货量并不在意,唯一想证明的是:“英特尔来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