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设计应从客户需求把握创新机会
北京君正正在尝试把芯片、终端产品、应用服务提供商、电子市场等诸多环节整合在一起,准备从上到下打通这个产业链。虽然难度很大,但经过一段痛苦的摸索后已取得一定成果。北京君正在2011年底发布了全球第一款Android4.0平板电脑,该款平板电脑就预装了20多类应用软件和近30款应用软件。目前,君正和国内知名的互联网公司均有合作。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130295.htm上海艾为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 孙洪军
“不管是大创新,还是微创新,概念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用户是企业生死存亡的决定者,企业在创新中必须把握客户的需求。”
虽然处在数字信息化时代,但是工业时代的价值观仍在起作用,于是出现了一种尴尬的局面:消费者拥有越来越多的选择,但却拥有较低的满意度;高层管理者具有更多的战略选择,但却只能产生较少的价值。这种尴尬让人们开始审视传统的、以企业为中心的价值创造体系。
普通老百姓应该成为全球经济的主导,中国手机就暗合这种趋势。我们无法直接和苹果这样的公司PK,但是低价手机在发展中国家的广阔前景还远未结束,对于本土IC企业来说,仍有巨大的市场机会。
微创新由普拉哈拉德提出,即用户体验创新,而非技术创新。在多年前,普拉哈拉德就发出警告,要重视消费者的力量。为什么微博会流行?微博上的资讯都是用户自发组织的,这就是一个微创新,它充分调动了用户的积极性和热情,反过来也推动了微博的普及和流行。
我个人比较赞成点滴的微创新,从未指望能够做出惊天动地的芯片。我们能做的,别人一样能做,不同点在于:我们可以提前发现潜在的市场机会,并迅速抢占市场。这样即便后续有企业跟进,我们也不会担心。因为先到市场,就已经把握了话语权。实质上,这就是一种微创新。
此外,让用户一起参与也是一种微创新,这不仅暗合产品规格要符合客户要求的原则,也为客户提供了一个及时反馈的途径。这样就可以充分了解客户的需求,也可以获取客户在使用其他公司芯片的不满意之处,有助于我们的产品更好地改善,最终也就越乐意采用我们的芯片。
在员工层面的微创新上,以产品经理为例,我们要求产品经理要贴近客户,去发现创新的机会。产品经理不能仅满足于设计与应用,找到创新机会的能力也相当重要。除了特别有技术难度的芯片,发现点滴机会并迅速抓住机会的判断能力要比技术能力还重要。很多事情就是点滴积累起来的,要提升先知先觉的能力。
另外,复盘是产品经理一个极其重要的能力,我们也要求产品经理应该多写点想法和大家分享。不能说事情过去了就过去了,假如重来一次,最佳路径是什么?会复盘吗?把想法写出来与大家分享,这样有助于快速地提升能力。不会分享和反思的产品经理,就不会有所突破和超越,只能成为岗位上的“熟练工”。
从企业层面的微创新来看,我们将产品部作为独立的部门,既不属于研发部分,也不属于市场部门。这样,不管在设计方面花多少时间,在客户方面花多少时间,独立的产品部可充分考虑产品最终在市场上能否成功,以及产品最终如何在市场上实现最大销售量。
寻求稳定是人性的弱点,企业也是如此。因此,在企业的运营管理上不断地进行适当的微创新,将对企业的发展带来莫大的助推力。
当然,也有一些微创新倒在升级与进化的路上,这就意味着,持续的微创新才是关键。其实,不管是大创新,还是微创新,概念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用户是企业生死存亡的决定者,企业在创新中必须把握客户的需求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