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制造业全球大洗牌 大部分将被亚洲企业控制
无论企业的精确数目是多少,半导体行业将会高度集中,同时其中的大部分将被亚洲企业控制。该行业的极端资本集约度是外人进入的阻碍。但芯片制造商们不可能提取不成比例的租金或者限制供应。原因之一是该行业有激烈竞争的历史。这在亚洲国家之间尤其猛烈,而国家声望在此中起到很大的作用。更为重要的,信息制造行业的全球制造网络相互依赖。如果晶圆代工厂拿走了太大的一块蛋糕,价值链上的其他业者如芯片设计者将会很难生存。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94286.htm迷你工厂?
从政治角度来看,转向亚洲将会导致一些问题,尤其是对欧洲。虽然美国已经失去了大部分的芯片制造的“后端”工序——包装和测试已经转移到了亚洲,但其仍然掌握着很多技术领先的晶圆厂,特别是那些由英特尔运营的。由于占主导地位,英特尔的财政仍然保持健康,但大型欧洲芯片企业,例如意法半导体(STMicroelectronics)、英飞凌科技(Infineon Technologies)、NXP半导体(NXP Semiconductors)目前都处于挣扎中。NXP刚刚公布了财务重组计划,以减轻近60亿美元的债务负担。
更不利的是,根据顾问机构Future Horizons的说法,过去10年的欧洲半导体市场份额从23%降到15%。游说团体欧洲半导体产业协会(ESIA)最近所做的一个报告列出了一系列原因:欧元升值,其他地区更为慷慨的补贴金和落后的研发投入。该报告的结论是,如果欧洲各国政府仍然不采取举措,芯片制造商将继续转移到别处并使得欧洲的竞争力处于危险之中。
虽然精密芯片是很多欧洲出口品的核心要素,从汽车到医疗设备,但政府不可能肆意挥霍纳税人的金钱来扶植这项产业。为了增加就业,欧洲政府已经在制造业上花费了很多钱,但收效甚微。因为试图与亚洲芯片制造业比肩无疑是徒劳的。
有些人说,有个老方法将使得欧洲重返世界芯片舞台,这就是“迷你晶圆厂”——制造小的、灵活的、轻巧的产品单元。这曾经在钢铁行业发生过:巨无霸型企业看似是不可战胜的,然而今天很多钢材由使用废铁作为原材料的“小钢铁厂”制造。这对信息时代的芯片工厂也同样适用吗?或许吧。但也有专家认为:晶体管虽然会越来越小,但它们仍处于芯片制造的规模和规则下。
在全球经济陷入低迷之前,芯片制造业就已经处于危机中。经济危机的到来无疑火上浇油,也使得芯片制造业在产业结构和所有制方面的转变迫在眉睫。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