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中国15次亲密接触 贝瑞特尽显三面魅力
自1994年以英特尔首席运营官身份首次访华,到去年5月成为首个访问四川汶川地震受灾地区的跨国企业领导人,英特尔董事长克瑞格·贝瑞特保持了每年来中国一次的习惯,他这种与中国的“亲密”程度,在同行业同级别跨国企业的掌舵人也属少见。不过,贝瑞特每次访华,都不是简单的例行公事,他每次的行程公布后,都会让媒体和产业界人士感受到一种新意,有时甚至是意外的感觉。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93264.htm这种意外的感觉,在今年贝瑞特第十五次访华时尤为明显,当人们依照惯性猜测他可能将再次造访中国的农村或学校时,他却将行程与4月8日在北京举办2009年春季英特尔信息技术峰会(IDF)捆绑在一起。他在这次峰会上不但要出席2009信息技术推动新农村建设产业论坛,与中国学术界、IT产业界和教育界的代表畅谈英特尔如何与产业伙伴一同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农村经济活力、教育和文化事业的策略,更为重要的是,他还将作为本次峰会开场的首位主题演讲者,在题为“鼓舞心志的创新”演讲中,阐述携手持继创新对于IT产业克胜金融危机影响的意义,以及先进的信息技术对其他行业和企业实现节支增效、走向困境的帮助。
从这一系列安排来看,贝瑞特此次访华,展现给人们的形象,其实是一个英特尔创新理念的布道者,不畏困难坚守创新事业的产业斗士和中国IT产业本土创新的支持者。
经验丰富的产业创新领袖
贝瑞特本次访华以这种形象出现,对于国内IT产业界人士来说可是久违了。事实上,在他担任英特尔首席运营官,以及后来出任英特尔总裁和首席执行官的12年时间里,他在很多次访华活动中扮演的,都是这样一个角色。国内产业界的资深人士可能还记得,贝瑞特1994年首次访华,就是随同英特尔创始人之一、时任英特尔首席执行官的格鲁夫一同前来的,格鲁夫在视察中关村电子卖场时做出的“今后英特尔要将最先进的技术带来中国的”决定,以及随后英特尔出台的“与中国共成长”的长期战略,给这位当时已被格鲁夫确定为继承人的贝瑞特留下了深刻印象。
1995年,当贝瑞特第二次来到中国时,他对中国这个新兴市场拥有的企业成本和人才优势有了更为深刻的感受,并意识到中国必将成为全球IT产业中最重要的参与者。由此,他开始将为中国本土IT产业创新提供助力提上了工作日程。同年英特尔开始为联想提供了奔腾处理器的直接供货支持,正是这一决定,引发了颠覆中国PC市场格局的“万元奔腾”计划,拉开了中国IT产业崛起的序幕,也让英特尔开始了与中国产业界携手创新、共同分享发展成果的历程。
在随后的1998年、1999年、2000年和2003年,贝瑞特又通过访华举措在中国PC价格的下降和普及,中国IT企业培养核心竞争力意识,中国互联网市场发展壮大以及助力中国合作伙伴推动计算和通信技术融合、以打造世界级产品和国际化企业方面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动力,也让英特尔在中国的业务与中国IT产业本土创新事业实现了更加紧密的结合。
上述这些经历,让贝瑞特在时隔六年之后的今天再次以产业创新领袖的姿态出现在中国产业界面前时显得轻车熟路。还有另外一个因素,也让他在这方面的魅力无人能及,那就是他自1974年加盟英特尔以来,已经与公司和产业界经历及克服了大大小小近十场经济和产业危机,因此他在以创新对抗危机方面的经验,堪称是目前IT知名企业高层中最为丰富的。而今,要动员几乎是首次遭遇产业逆境,对此缺乏应对经验的中国合作伙伴采用同一策略对抗危机,他正是最合适的人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