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嵌入式系统 > 业界动态 > 与中国15次亲密接触 贝瑞特尽显三面魅力

与中国15次亲密接触 贝瑞特尽显三面魅力

作者: 时间:2009-04-08 来源:电子产品世界 收藏

  拥有战略眼光的管理者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93264.htm

  如果只用产业创新领袖和英特尔技术大使来定义贝瑞特,虽然准确,但却不够全面,因为在1984年升任英特尔副总裁到成为公司董事长的20多年里,他还被公司员工和产业界同仁视为一位拥有战略眼光,并且雷厉风行的管理者。早在上世纪80年代,他就展现出了这种特质,帮助公司的两位创始人格鲁夫和摩尔实现了英特尔的战略转型,让它从一家以内存为主要产品的公司转变成了一家微处理器制造商,打下了成功的基础;90年代,他在负责英特尔的技术和制造部门时,又通过出台“精确复制”策略,成功实现了英特尔芯片生产能力的扩充,巩固了英特尔在PC微处理器市场的领导地位;90年代未从格鲁夫手中接过英特尔首席执行官一职后,在互联网经济迎来爆发期前,他开始谋求英特尔在微处理器之外的成长机会,开辟了英特尔的网络通信业务;而在本世纪初互联网泡沫破灭后、产业遭遇市场寒冬时,他则在其他企业紧缩研发支出时逆势增加公司研发投资,最终使公司获取了全新的、可带来更多增值的商机,从而在市场需求复苏后迅速恢复的高速成长的势头。

  或许贝瑞特的这些经历,国人并不了解,但贝瑞特数次与在中国投资设厂相关的访华经历却为人们所熟悉。1994年他首次访华时,就曾作为英特尔首席运营官和制造部门的负责人参与和主持了在上海投资建设英特尔在中国首家芯片封装测试工厂的重大决策,随后在2002年他访华时,他则宣布了英特尔斥资扩建该厂,使其具备测试和封装奔腾4处理器的消息;2003、2004和2005年访华时,贝瑞特又分别参与了英特尔成都芯片测试封装厂的投资决策、奠基仪式和开工英仪式;2004年访华时,贝瑞特还走访了辽宁,为后来英特尔在大连投资兴建其亚洲首座12英寸厂奠定了基础;2007年访华时,他则与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辽宁省、大连市领导共同出席了这座厂的奠基仪式。

  可见,英特尔目前在中国最大的三项业务投资,即上海封装测试厂(投资额逾5.39亿美元)、成都封装测试厂(投资额5.25亿美元)和在建的大连厂(投资额25亿美元)的决策和最终实施都离不开贝瑞特的指导。而他努力促成这三个投资建厂的重要项目,正是其非凡的战略眼光和勇气的一次最佳体现——他看到了中国整体经济持续平稳发展、中国产业市场及创新潜力,因而做出了在中国布署生产和制造业务的决定,而“浦东大开发”、“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础”三个区域经济振兴策略,则让他寻找到了合适建厂的地点。而通过这三项投资,英特尔在华业务的职能最终得以完善,摇身变成了“中国的小英特尔”,真正融入了中国。同时,这三家工厂的设立也为中国半导体制造业的发展、相关人才的培养和中国产业的格局的健全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实现了英特尔和中国的共赢共发展。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关键词: Intel IT 晶圆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