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手机与无线通信 > 业界动态 > 失去半导体界头把交椅 英特尔过去十年错过了什么?

失去半导体界头把交椅 英特尔过去十年错过了什么?

作者: 时间:2017-08-02 来源:百略网 收藏
编者按:从1968年创立,到今天马上攒够半个世纪历史的Intel,已经主导整个半导体行业40年的发展轨迹。但是现在,接二连三的负面消息,让人感到这家公司有点危机四伏、老气横秋了。

  这时候,问题来了。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01708/362480.htm

  贝瑞特已经是66岁了!不得不退休了。人好不容易一手做起来的新业务,外部市场、内部管理都还不稳定,就得让别人管。这不就是最大的问题吗?

  像Intel这种技术驱动型公司,都是需要论资排辈的!没有足够高的资历谁能服你?Intel这种发展的时间越长、规模越大的技术型公司,问题就越严重。这些资历排下来,能当领导的人都老的说不出一句囫囵话了!贝瑞特当上CEO的时候,已经59岁了!

  从1968年到现在,Intel马上就活够半个世纪了,这还没提Intel创始时一大批员工都是仙童半导体的元老。这跟1969年,Intel20个员工开一个庆功会,摔断三个人的腿的时代怎么比?

  亏得Intel创始人罗伯特·诺伊斯死得早,1990年63岁就变成黑白照片挂在Intel公司大厅里,才留下了后任63岁退休的规矩。因为名留青史的戈登·摩尔也识趣,又留下了一个董事70岁退休的规矩。不然,现在你在新闻里看到的都是:Intel CEO、CFO、COO各种O因为心脏病、糖尿病、肺癌并发症各种病住进ICU,整个科技界为其默哀,牵动每一个人的心……

  要不是1999年Intel遇到的危机太大了(整个行业不好,AMD又在PC芯片市场后院放火),贝瑞特2002年都得让位走人!

  现在Intel的危机跟1999年时候的状况非常相似,不过不一样的是:那时候半导体芯片行业几乎只有PC芯片,现在智能手机芯片业务已经远超PC芯片行业,而Intel一直拿不出一款主流的智能手机芯片。

  商务王太套路,错过了末班车

  2005年,贝瑞特退休后接任Intel CEO的是保罗·欧德宁。

  这个时候贝瑞特早已发现年龄的问题,并且对此也有一定不满。不然不会自己干到66岁,然后找了一个年轻的接任CEO。

  但受限于公司内老员工的资历,选的新CEO欧德宁年纪当时也有55岁了。而且选的时候生怕内部反水,找的欧德宁是内部最会做人的。1980年代,Intel内部两名员工因为事故丧生,欧德宁当时处理了这件事,并且表现的很悲痛很负责,没有任何机械冷冰的态度,使其在Intel内部口碑很好。

  不过欧德宁并不是硬件技术出身,属于Intel内部培养的职业经理人。虽然欧德宁曾主导推进了8008芯片与IBM个人计算机的合作、Pentium高端处理器项目的立项推出两个功勋项目。但毕竟不是技术研发起家。


失去半导体界头把交椅 英特尔过去十年错过了什么?


  欧德宁上任后,又延续了自己擅长的工作——推销合作。2005年当年就拿下了苹果电脑的订单,2006年还亲自去苹果发布会捧场!而在这之前,苹果使用的一直是IBM家的PowerPC架构芯片。

  更重要的是,苹果在移动PC——笔记本电脑——领域有着领先优势,无论软件功能体验还是产品设计续航,无人能比。Intel当时已经断定,移动PC将会是一个热点市场。

  而且当时苹果还在顺着自己火爆的iPod业务,研发一款iPad产品,欧德宁有信心拿下这一业务。

  但欧德宁不得不面对Intel业务散乱的问题。此前贝瑞特一口气创造了3条全新主业务,这些业务下边还有成百上千的小项目,下边各部门配合还未梳理清楚,某些业务之间的冲突很严重。

  例如:当时Intel的网络设备部门市场业务还很小,诸多产品研发业务推广需要依靠数据中心业务来推进,网络设备业务是否该独立?Intel一手拿着strongARM业务,一边在研发WiMax 3G电信技术,一边开展移动PC的CPU研发,这些业务面向客户时有竞争关系,同时内部都想整合3G技术,该如何配合?

  欧德宁此时必须下手将散乱联结的业务,梳理成互相分离的业务线。有些频繁引发内部矛盾的业务,该减就要减。例如strongARM业务。

  strongARM就是面向嵌入式、掌上电脑、智能手机市场推出的ARM核心CPU。这跟PC芯片部门,面向移动PC研发低功耗移动芯片产品的项目相抵触。而且Intel的优势项目是研发X86架构芯片技术。

  strongARM显得很额外,而且当时没有多少营收贡献。整个嵌入式手机芯片市场还小的可怜,根本不成气候。就算未来智能手机火起来了,靠Intel的地位,分分钟把X86芯片推到手机市场,又不是不可以。

  所以,欧德宁很轻松的就做出决定:砍掉strongARM业务。

  这时候,乔布斯急了。反复找欧德宁商谈了几次,要求Intel为其定制苹果iPad项目的ARM CPU,也就是后来的iPhone项目。但当时iPad刚刚立项,欧德宁估测至少得两年研发,到时候Intel X86架构的低功耗移动CPU也都研发出来了。我的技术这么成熟,换上不就得了?

  2006年,Intel还是把strongARM业务卖给了marvel。

  2007年,苹果iPhone发布。

  2008年,Intel的Atom系列低功耗芯片发布。

  2010年,苹果iPad发布。

  新的智能手机产品跟欧德宁想象的根本不一样,采用的操作系统也是全新定制的,底层驱动更是需要全面定制优化,才能保证能耗比。跟Intel的X86架构芯片根本无法匹配。

  更郁闷的是,Intel到2010年iPad发布,都还未看重智能手机市场,并坚持移动上网本才是未来。当时,Intel还在玩饥饿营销,Atom芯片根本买不到。最后威盛靠着C7、nano芯片在上网本市场火的一塌糊涂。

  Intel连2009、2010两年短暂的上网本时代,都没赶上。

  不是Intel没机会,而是没找到合作伙伴!

  在欧德宁时代,因为欧德宁本人并不是技术出身,为了平衡内部矛盾,不得不抛弃了广撒网、多捞鱼的战术。这使得Intel没有贴紧一线市场需求,一心靠着谈判能力、独家合作、市场预测的“科学”模式,坐吃红利。

  最后,苹果转身就走,微软根本不操心,Google只是搭顺风车。逼得Intel不得不自己组局,研发MeeGo、Tizen项目。错过了最好时机。

  各怀鬼胎,最终什么都给错付了。

  奥巴马最狠,一个政策市打得Intel不吭声

  2005年欧德宁当上Intel CEO之后,第一件事是跑去苹果WWDC站台,在2006年拿下了苹果全系列电脑的芯片订单。

  第二件事就是砍掉了ARM芯片业务,在2006年将XScale卖给了marvel,而XScale有着当时世界上最好的ARM芯片StrongARM。

  第三件事是组织研发WiMax技术,当时WiMax刚刚被提出来,被视为是PC行业的未来,移动办公的最好选择。

  那个时候微软被欧美两地的反垄断官司告得一身包,比尔·盖茨一边扶持苹果,一边找自己亲妈帮忙,一边降低罪魁祸首Windows系统在微软的地位。

  Windows都已经被盖茨划到了自生自灭的地位,而苹果在当时计算机领域正在全力以赴、焕发第二春,再加上iPod风靡全球,所以欧德宁没有死守Wintel联盟,找苹果合作也是合情合理。

  一开始,欧德宁还没把StrongARM业务卖掉,乔布斯还专门找到欧德宁,希望能定制ARM芯片,供苹果研发iPad也就是后来的iPhone。

  但是,不知道乔布斯有所隐瞒把iPad说成了iPod,还是业务目标本来就不一致——Intel认为3G时代是移动PC、移动办公的时代,而乔布斯则断定是智能手机的时代。

  所以欧德宁认为iPad要用就用X86芯片,干嘛要用StrongARM?而乔布斯则不恭维X86的功耗。

  最后,欧德宁就把StrongARM业务卖了,乔布斯就继续沿用iPod的三星ARM芯片,做出了iPhone。

  2013年,欧德宁在自己的博客上回顾这一段往事,表示“后悔”但不得已。

  事真多!

  等Intel卖掉StrongARM之后,就将所有精力收回到X86芯片上,开始着力研发WiMax技术为计算机市场找未来。

  Intel的进展非常神速,2007年就联合思科等一众连襟,将WiMax标准打进了国际电信联盟ITU,成为了新的3G标准。要知道ITU在1998年就关闭了3G标准提交通道,而WiMax标准在2002年才提出了基础设想,2005年才进行了可行性验证。

  毕竟ITU里边几乎所有会员公司都是Intel的合作伙伴,想加一个标准不是很难。当然WiMax也确实是一个例外的技术,Intel也有理有据。

  但是2009年奥巴马上台了,随后奥巴马就抛出了《开放互联网法案》,里边规定了电信运营商不能控制流量信道提供定向服务,而WiMax技术就是通过电信运营商为企业客户提供定向的流量服务的!


失去半导体界头把交椅 英特尔过去十年错过了什么?


  正撞枪口!

  正好,2000年左右微软的世纪反垄断大案给Intel种下了严重的心理阴影。同时,Intel又是一个集晶圆制造、芯片设计、主板设计、服务器、数据中心、计算中心等等各种计算机业务于一身的巨无霸。如果被政府抓住以反垄断说事,免不了分分钟被拆分的命运。

  2009年,AMD活不下去了,欧盟也顺势找Intel的茬。于是惊人的一幕出现了,AMD迅速跑到欧盟起诉Intel侵权,Intel立马应下,没几天的功夫就握手言和。11月份Intel“赔”了AMD 14.5亿美元。

  AMD及员工当年过了一个安安稳稳的好年!

  所以面对奥巴马的《开放互联网法案》,虽然当中诸多条款不合理,但欧德宁领导的Intel还是特别软蛋,2010年一开年就把WiMax项目停了。跟着又收购了英飞凌,来发展3G业务。小新此前在《奥巴马扶持了google,特朗普将拯救intel?》中对这一段历史,有过详细介绍。

  没了Intel主导了WiMax立马倒下,强烈支持Intel的加拿大北电2011年就因此倒闭,美国朗讯也过不下去被阿尔卡特收了,一众小型创业公司没办法转向与中国移动的TDSCDMA合作,因为WiMax跟TDSCDMA都是时分多址技术,诸多基础技术设备可以通用。更别提日韩台的一众支持者……

  然后到今天,欧德宁坚持的移动PC时代夭折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也没能赶上。还把一帮小弟坑死。

  2012年,欧德宁宣布次年退休。

  2013年,欧德宁正式退休了!

  谈判专家欧德宁总觉得Intel是巨无霸,什么事都可以慢悠悠的来,不能着急一急则乱,什么都能补救。

  可是最后。什么都赶不上了。

  结语:

  现在担当Intel CEO的是布莱恩·科兹安尼克,也就是科再奇。科再奇在Intel 2000年的芯片制程危机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属于技术大拿。年龄也更年轻,2013年升任CEO时才52岁!但让他来解决现在Intel所面对的危机,加速补足业务上的缺陷,也并不容易。

  在《2万人裁员背后,Intel终于暴露了CEO接班制的致命问题》中,小新已经详细说过他的坑人事迹。

  业务窟窿那么大,两三年的时间也不够用啊!在论资排辈的Intel内部,科再奇也只能到处甩锅,铲除旧势力。

  现在看起来Intel面向未来的业务布局还是不错的。虽然这跟Intel在2010年之前的布局没啥区别,但至少科再奇不像欧德宁那么软蛋。而且特朗普也已经上台,《开放互联网条例》也正在翻案过程中。

  据说iPhone8要全部采用Intel家的基带产品了!可惜Intel的PC芯片业务又被AMD后院放火了,从PC芯片业务来看,这又是1999年危机的重演。可是在半导体制程技术走入末路,连摩尔本人天天住实验室都无法给出出路的时候,Intel还能用5年的时间,重新在PC芯片业务上翻盘吗?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关键词: 英特尔 摩尔定律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