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LG纷纷在美国投资建厂 对中国制造影响有大多?
在液晶面板方面,国内目前还无法做到整个产业链的全国产化。像核心生产设备光刻机(光刻机有好多种,有用于芯片制造的,也有用于芯片封装的,还有用于液晶面板制造的),国内虽然有类似的产品,比如上海微电子曾经就以3.5亿元人民币的售价向上海天马交付了两台可以用于4.5代AM-OLED生产线的光刻机,但国产设备在相对于国外设备要便宜一些的同时,在故障率等方面相对于国外产品要稍逊一筹。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01702/344345.htm而像液晶面板生产中使用的液晶材料、偏光片、玻璃基板、彩色滤光片、背光模组、驱动IC等,这些上游器件,在技术上和产量上境外厂商占据优势。即便是常见的玻璃基板,根据《中国电子报》报道:国产玻璃基板的市场占有率仅为12%,且全部集中在6代以下,需求量最大的G8.5玻璃基板则全部依靠进口,其中康宁(美国)、旭硝子(日本)、电气硝子(日本)3家企业在我国基本处于垄断地位。
直到2016年,国内首条G8.5玻璃基板线才实现量产,一举打破了国外垄断。不过,国产G8.5玻璃基板线的产能规模还有待提升。

鸿海/夏普考虑在美国建厂,就有期待降低采购原材料、耗材和生产设备成本的可能性——虽然在中国有非常发达的整机电子产品产业链,而美国在这方面与中国相距甚远,苹果手机整机组装厂迁回美国就会导致手机制造成本大幅增加;但在液晶面板制造方面,由于目前液晶面板制造业从原材料、各种耗材、以及生产设备的关键技术很多都掌握在境外企业手中,在美国开设液晶面板工厂就不会遭遇苹果手机组装厂迁回美国所遭遇的窘境。
不过,由于2008年的经济危机,对于世界液晶面板起了洗牌作用,基本上坚持过来的只有东亚国家,加上中国消费市场的扩张,已经没有什么可能把先进液晶产线迁移到东亚之外的地方。鸿海/夏普规划在美国建厂,虽然可以靠近如康宁之类的上游企业,以及采用IPS LCD产品(如iphone)的美国市场,但也存在远离东亚上游产业链和消费市场的问题。
总而言之,鸿海/夏普考虑在美国建厂有特朗普的政策因素,但并非完全因为特朗普政策而做出这项决策。
对中国相关行业有多大影响
鸿海/夏普在美国开设液晶面板工厂,有媒体分析是计划重振夏普电视在美国市场的业务,或者是想和美国的合作伙伴一起做大屏幕电视。
而根据目前公开的消息,三星电子将可能在美国开设一个家电事务工厂。联系去年在三星Note7接连自燃后,三星洗衣机也多次发生爆炸事件,三星的家电事务工厂很可能是做类似于洗衣机、电视这类家电产品的整机组装和售后服务等相关工作。
LG在美国建设的是以洗衣机和冰箱为主的家电生产线。LG在墨西哥拥有三座生产工厂,这三座工厂中生产的大部分产品在出售到美国的时候因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原因享受零关税。在特朗普的政策下,LG计划在田纳西州建立生产线。
因此,就现在的消息来看,三星和LG都是在美国建设家电生产线,而且很有可能会以洗衣机、电冰箱、电视等家电为主。主要都集中在家电产业链的下游,以及针对美洲市场的组装和维护。
而在家电行业,像格力的空调、海尔的电冰箱、TCL和海信、创维的电视在中国国内和国际家电市场上都占据很大优势。2015年,中国家用空调品牌总共向全世界出货7亿多台,格力电器以占有率23.1%的绝对优势位列第一,出货量超过1.7亿台。出货量第二的为美的集团,市场份额17.7%,排名第三的是海尔集团,市场份额8.6%。

根据国际市场调研机构欧睿国际发布了2015年全球大型家用电器调查数据报告:海尔冰箱制造商份额占有率高达17.1%,第8次蝉联全球第一。
在鸿海/夏普想要重振的电视方面,2016年国产彩电的销量达到了5120万台,全球占有率达33.9%,已然超越韩国彩电品牌的全球市场占有率。由于在电视领域中国厂商已经形成气候,鸿海/夏普在美国做电视业务对国内同行业厂商来说没有太大的影响。
而在国际市场上,由于家电行业上游产业链重心迁移到东亚,三星和LG在美国开设工厂的做法,在商业上只是服务于美国市场的,而非是着眼于将美国工厂制造的产品卖到亚非拉国家。因此,三星和LG此举除了对中国家电品牌进入美国市场造成一定影响外,对中国家电产品在亚非拉国家的销售影响不会有多大。
三星和LG在美国投资家电工厂,政治意义远远大于实际的商业效果。换言之,三星和LG在美国的投资,其实是政治上的买路钱。除了向特朗普这位新“太上皇”表忠心之外,就只有服务于三星和LG的家电产品在美国市场的销售和售后服务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