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嵌入式系统 > 业界动态 > 英特尔:为产业融合而重组

英特尔:为产业融合而重组

作者:时间:2009-09-30来源:赛迪网-中国计算机报收藏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98649.htm

  在2005年1月17日重组的4年之后,于2009年9月14日再次对其组织架构大刀阔斧地进行了重组。

  坊间着实对此热议了一阵。从这些文章的标题看,有就事论事说主要产品部门整合到架构事业部的,也有说重组是为了给CEO欧德宁腾出时间专注企业战略的,还有说是因为中国读者熟悉的基辛格离职去了EMC的,而笔者发现最多而又最离谱的文章标题是《重组 为物色CEO接班人做准备》。

  西方现代管理制度强调的是因事用人,而因人设事最为忌讳。事实上,英特尔自创始以来,从诺伊斯到摩尔再到贝瑞特直到现在的欧德宁,CEO的权杖已经交换过3次,但历史上并没有英特尔为了物色接班人而重组的记载。因此,笔者认为,英特尔为物色接班人而重组的观点应该是“标题党”所为。

  对于一个拥有41年历史的行业领先企业来说,在4年多的时间内两次对组织架构做出重大重组是十分罕见的。如果仅仅着眼于英特尔内部,恐怕很难找到答案。

  在把目光放到企业外部之前,回顾一下英特尔历史上的几次重大选择很有必要。

  企业重组:应对战略转折点之策

  知道第一个微处理器是英特尔研发的人很多,但知道第一个双极型RAM(随机)、第一个静态RAM和第一个是哪家公司研发的人可能就不多了。

  答案都是英特尔,而且这三项重要的发明都在发明之前研发出来。事实上,业务是英特尔早期的主营业务,而处理器业务反倒是副业。尽管那时苹果的AppleⅡ电脑风靡于市,IBM PC也早已初露锋芒,个人电脑市场已经显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但有什么理由能让英特尔放弃带来滚滚现金的业务呢?

  直到1984年,日本半导体企业为了争夺存储器市场而低价倾销,做工精良和低于成本价格的日货一下子把英特尔逼到了亏损绝境。1985年,在连续数个季度亏损下,英特尔终于壮士断腕,做出了放弃存储器业务、专注处理器业务的重大决定。到1992年,英特尔从一个濒临破产的企业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企业。

  这是英特尔历史上第一个战略转折点。格鲁夫认为,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总会遇到若干关键点,抓住了这一战略转折点,企业发展就会10倍速地上升,否则,将会飞速下降。

  到了1997年,英特尔花7亿美元从DEC手中买下嵌入式处理器StrongARM,1999年又以大约16亿美元的现金收购了数字信号处理器厂商——DSP通信公司,英特尔开始在通信领域布局。2004年春季的IDF(英特尔开发商大会)上,英特尔提出扩展摩尔定律,试图将PC市场的成功复制到通信市场。此举标志着英特尔开始大举进攻移动终端领域。

  由于沿用传统的手机技术架构,作为后来者的英特尔在手机市场没有讨到任何便宜。

  在这关键的战略转折点上,英特尔于2005年1月对组织架构进行了重大重组,按照市场细分为数字企业、数字医疗、数字家庭、移动、渠道产品(后撤销)等5大平台事业部以及软件与方案(后更名为软件与服务)事业部。之后,投资超过100多亿美元的通信业务被忍痛“甩卖”。

  经过这次阵痛,英特尔不仅迅速地夺回并行计算的优势,而且在其软件与服务部门的协同下,这种比较优势日益显著。

  不难看出,产业和市场的发展与变化才是英特尔战略抉择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英特尔 CPU 存储器 DRAM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