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山寨王国 中国该何去何从?
启示之二:专注开发技术,做好细分市场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79483.htm在随后的发展过程中,高通的明智再一次体现了出来。当拥有了制造部门和工厂,可以自己做全部的CDMA系统时,高通却做了另一番选择。高通放弃了制造业,将手机部卖给了日本京瓷,将基站部卖给了爱立信,留下来的两大业务是专利授权和芯片。
以退为进,高通知道什么都做也意味着什么都做得不精,高通的优势在于技术创新,而不是销售和制造。高通的发展思路其实从一开始就很清楚,做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业务,生产CDMA产品只是权宜之计。
接下来,高通全心全意做专利授权和芯片业务。通过和拥有其它少数CDMA知识产权的公司交叉许可专利,高通拥有了CDMA全部的关键知识产权。而在芯片制造上,高通采用的也是无生产线方式,只设计而不直接介入芯片生产,把芯片生产外包给了一系列生产企业。
研发技术的同时,高通最明智之举就是做了最重要的两件事:第一,把高通的CDMA技术提交到美国标准组织TIA和世界标准组织ITU,申请被确立为世界移动通信标准;第二,高通把CDMA研发过程中所有关键技术全都申请了专利。
一流公司卖标准,这就是高通,专利就是高通的生命。目前中国的华为、中兴等企业都已经有了自己的多项专利成果,但在通信行业,中国公司起步已经晚于高通等公司,能有现在成果已经值得欣慰。但更重要的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时代,在新一轮的创新机会面前,中国企业并不晚于世界其它国家,甚至因为中国的人口红利,移动互联的技术、应用开发方面,中国企业更有优势,这时就需要企业在创新之时,把握新的标准机会,成为新一代的“一流企业”。
高通所在的是通信基础产业,高通之所以成为高通,也有其通信历史发展的特殊产业和时机。移动互联时代,高通的“一流公司”战略也是非常值得思考的。
总结:370亿美元惊人投入的高通模式
罗马不是一天造成的,做技术研发也好,做产业创新也罢,需要的是长期的坚持。有一个数字让所有人都非常吃惊,高通从1985年创立的这30年间,其在研发投入上的费用,总计是370亿美金。
高通每年把其营收的20%拿来做研发,就在高通已经“功成名就”、已经以标准“横行”通信世界之后,它仍是如此。
此前中国高科技企业里面研发投入最高的应该是华为,任正非曾经说过,华为每年拿出10%的收入进行研发投入。这两年百度在互联网领域后来居上,过去几个季度,李彦宏领衔的百度,连续五个季度的研发投入超过10亿元,占营收的比重逼近15%。但这些仍离高通的20%还有距离。
过去中国企业基础相对薄弱,当年联想也是不得己走上了贸工技之路,先让企业生存下来是根本。但今天,中国企业经过了发展初期,需要在技术研发方面有更长远的目标。
从高通经验来看,中国公司只要能够下定决心,哪怕在一个特别小的细分行业里执着发力,像一根针一样地扎下去,一定有收获。
但更根本的在于,技术研发的初心,要沉下心去创新、去研发,而不是以山寨、复制快速出击市场,成为只想赚钱的昙花一现的企业。也许如片中开头所说,一度“Copied to China”复制大国是我们的标签。但时至今日,中国企业大多已经开始走出山寨模式,创新已经成为产业热点。但如何创新?此刻高通模式的确值得思考。
cdma相关文章:cdma原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