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消费电子 > 市场分析 > 英特尔VS高通: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英特尔VS高通: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作者: 时间:2015-03-02 来源:商界 收藏

  对攻策略:策反底层VS引导进化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70268.htm

  移动互联网正融化着桌面互联网生态,这两个不同领域的霸主,前后也有交锋经历,不过在未来两者最终会遇到一个大火拼。

  的对手已经不是AMD,而联发科也不会是长久的对手。的交锋不是停留在芯片硬件的比拼,而是物联网商业生态的比拼。

  英特尔:技术输出+策反底层

  英特尔的目标很明确:抢占移动互联网。它曾错估了移动设备的发展前景。2006年,智能手机并不普及,英特尔卖掉了自己的移动通讯芯片部门,想专注于PC处理器。

  2012年,英特尔决定重回移动芯片市场。但它已经错过了进军智能手机市场的最好时机。在移动芯片领域英特尔就像是一个新手,没有优势,也没有市场占有率。那么它将如何去赢得一场新战争呢?

  拥抱安卓系统

  在PC市场上,英特尔掌握着较大的主动权,甚至可以决定某一代PC有多少款式。但是,在移动设备市场,有成百上千家生产商。英特尔需要提供一个平台,就像高通QRD那样的技术平台,让生产商更有效率地进行产品研发。

  全球84%的智能手机安装了安卓系统。不能再抱微软的大腿了,英特尔必须与谷歌[]紧密绑定,技术升级完全与谷歌同步。

  英特尔2011年开始投入安卓系统适配研发。2012年,第一部基于安卓的英特尔手机联想K800问世。

  2013年下半年,英特尔又有了“满满的诚意”和“更为创新的内容”。从系统平台、开发工具、应用程序再到用户体验上,英特尔让自己的x86芯片架构为安卓系统提供全方位支持。

  而且针对最新的安卓版本,英特尔又领先ARM,为安卓打造出了64位的内核,并研发出相关开发工具和参考设计,供手机生产商使用。64位的内核是英特尔的强项,英特尔想把自己在PC方面的优势嫁接到移动互联网设备上来。

  扶持对手的对手

  英特尔比高通多了一样东西,就是x86架构的技术体系。一方面英特尔自己生产并输出芯片产品,另一方面英特尔决定像ARM公司那样,授权x86架构给一些移动芯片生产商。形成一个阵营,形成x86的移动互联网生态。

  于是,英特尔培养、诱变了一群“小弟”,“围殴”高通。

  在高通和联发科之外的那些二三线芯片生产商,实力不雄厚后台也不硬。它们深受ARM芯片的同质化竞争之害,又无法独自挑战高通。英特尔提供给它们技术和制造工艺的支持,并且还有“可观的补贴”,帮助它们从ARM架构向x86架构迁移。

  通过它们,英特尔可以将自己的x86架构的产品渗透到低端手机,形成产业生态。中国的展讯、瑞芯微已经站到了英特尔的旗下。

 不放弃二三线生产商

  现在,英特尔在移动手机领域只能说初有成绩。手机芯片的合作者主要有华硕、诺基亚[]、联想、印度Lava。

  有PC生产背景的移动设备生产商,是英特尔最理想的客户;平板电脑则是英特尔最好的突破口,因为它的技术体系和PC更为接近。平板电脑领域,除华硕外,英特尔还发展了一大批二三线的生产商,比如蓝魔、原道、台电、昂达……

  英特尔可以为它们提供稳定的设计平台和技术体系,也可以提供英特尔的品牌影响力。“intel inside”的广告语,是PC产品优秀品质的表达。英特尔在技术、品牌、供应链、渠道、品牌、补贴等方面的支持,刚好可以满足二三线生产商的成长需求。

  两年来,英特尔移动芯片部门产生了70多亿美元的亏损。它的目的只有一个,以烧钱换市场,扩大生态圈。那些即使近似于“山寨”的生产商,也会有机会得到英特尔的支持。在PC时代,英特尔何曾这样谦卑?

  高通:用移动概念改造传统

  在2014年底,英特尔市值有1800多亿美元,远远超过了高通的1200多亿美元。一路狂奔而来,高通也并不是没有受挫。授权费模式被人诟病,受到反垄断调查,智能手机出货量增长放缓,移动产品市场竞争白热化……现在,高通业绩已经出现下滑,它急需向新的市场进行拓展,甚至不惜与英特尔展开正面对决。

cdma相关文章:cdma原理


高通滤波器相关文章:高通滤波器原理


关键词: 英特尔 高通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