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从1G到5G 看通讯产业技术发展与竞合
智能手机的出现,成就了3G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01701/342341.htm21世纪之初,电信业者描绘的3G世界里如是说──任何人可以随时、随地,利用行动电话或其他行动式设备(例如个人数位助理PDA),打电话、上网;除了传送语音之外,还可以传送数据、影像、电脑游戏…。
听起来似乎相当熟悉?现今习以为常的场景,二十年前可是个宏大的理想。3G曾经承载着全球电信业的高度期待,2000年时,英国、德国、法国、义大利和西班牙等国家,开始竞标3G通讯执照和无线电频谱拍卖,各家的行动电信业者总计投下约900亿美元。德国更是创下了高达458亿美元3G执照的拍卖纪录。

照理说,高额的投标金将来都是要转嫁到消费者身上。欧洲的3G执照费用约是建置系统的3倍,意思是从提供3G所产生的非语音收入,必须是语音的3倍,整个投资才能回本;在缺乏行动上网的易用介面与杀手级应用程式的情况下,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于是研发者留下了负债和几近无用的3G执照就离开了,还有些公司还试图与发放执照的政府打官司。不但后续融资与设备投资举步维艰、股价重挫,也让3G服务也无法如期推出。欧洲电信产业一度处于溃败的状态。美国《彭博商业周刊》以「泡沫的故事」、「一场欧陆大灾难」来形容欧洲3G愿景的幻灭。直到四、五年后,欧洲电信业者才逐渐恢复元气,开始布建3G网路。
相较于早早烧完资金、以致于在3G转型上慢了一步的欧洲人,美国电信商由于现有频率占用问题使得发照时间延迟,必须等到2004年初才能释出3G执照,如此反使美国电信业者保有更多余力与资金投入3G网路,可以说是因祸得福。
有了完善的3G网路后,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完善的行动通讯智能装备。
最早的智能手机作业系统是微软在1996年发布的Windows CE。由于微软在个人电脑作业系统上没有对手,面对全新的行动通讯市场仍沿用过去在PC作业系统的思维方式,导致了系统速度缓慢的先天缺陷。
另一方面,英国公司Psion和Nokia、Ericsson、Motorola在1998年合资成立了Symbian公司,制造手机专用的作业系统以抵御来势汹汹的微软。比起Windows CE其实仅是精简版的Windows系统,Symbian一开始就是为手机而生的作业系统,不论是稳定度或支援性上都有很出色的表现。
可惜的是,在1999~2004 年间,Symbian在发展上仍然是以传统手机功能为主,Nokia 内部的心态总是“最重要的是如何卖出手机,应用程式只是让手机更好卖”。Symbian也建议过Nokia在智能手机的开发上可以有很多其他的功能,无奈Nokia 就是听不进去。
此景仿若当时的Motorola从类比到数位手机的转型,当时最赚钱、说话最大声的部门是有键盘、好接听的功能手机,触控式萤幕、甚至是最关键的应用程式生态系并不在Nokia高层的认知中。
在Windows Mobile与Symbian大乱斗、Nokia一家独大的情形下,有一个角色正在偷偷地壮大势力,这个角色叫做Apple。

2005年,Apple收购了一家叫做FingerWorks的公司,这家美国自1999年起便开始研发手势识别、多点触控等技术,在当时这样的应用并不为人们所看好,也没人猜到Apple买它来做什么。
iPhone One主打的iTunes Music Store、Safari、Email、Camera 等程式,皆以图像化的方式呈现在简洁优美介面上,搭配多点触控萤幕技术,iPhone去除掉了键盘、单以一颗Home键和手指即可操作。
iPhone跨时代的创新还不止这些。早期在手机中安装应用程式的方式,都是先从网页上下载、用接线传输到手机里头再自行安装(想想当年我们是怎么下载Doodle小游戏到手机里的)。2008年苹果推出iOS 2,新增了最重要的应用程式商店(App Store),可以在该平台上下载安装应用程式,开展了应用程式生态系的新世代。
你不会利用手机去推销生态系统,只会利用生态系统去推销手机。Symbian一直在示好并鼓励第三方开发者,在iPhone发布时,Symbian平台上已有1万款应用。然而,Symbian整整花费了7年时间,相比之下苹果在发布iOS第一版的一年多后就实现了这样的成绩。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