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英特尔/IBM/苹果等巨头如何依靠奇招去布局未来?
谷歌:搜索无边界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01607/293507.htm称谷歌为搜索帝国一点也不过分,2015年Alphabet各类股票的合并市值达到5550亿美元,再次成为全球价值最高的高科技公司。其中,谷歌广告营收增长近17%,至190.8亿美元,而广告点击量则增长31%。
然而,谷歌也在面临搜索行业的激烈竞争,2015年底谷歌在全球搜索市场的份额跌至64%。相比于高峰期超过75%的市场份额,谷歌正在加紧调整以适应新型的搜索需求。2015年,谷歌报告移动设备搜索用户的数量首次超过了桌面搜索用户。据comScore报道,美国安卓设备的市场占有率为51%。
在2016年的谷歌I/O开发者大会上,谷歌释放了一系列强化自身搜索霸主地位的产品、技术与解决方案。其中Google Assistant智能服务基于自然语音交互、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技术,只需要简单的对着谷歌搜索框说出自己的搜索需求,它就能根据对话内容判断搜索意图,甚至可代为完成线下服务的购买。Google Assistant是一种跨设备、无处不在的智能语音搜索体验。
借助Google Assistant,谷歌的搜索可以跨越到任何设备上,不管是有屏幕还是没有屏幕,都能以语音方式进行搜索交互。而下一代Android N操作系统、下一代可穿戴设备操作系统Android Wear 2.0等,更强化了谷歌硬件的势力范围。
对于谷歌来说,无论软件还硬件,到头来都是搜索。
IBM:争霸人工智能
有百年历史的IBM已经经历了几次创新的生死大考,核心业务也变化了几次。最新的这次才刚刚开始,主角叫做基于Watson认知计算的认知商业。
Watson是一种人工智能云服务,可低成本地广泛接入各种设备,包括移动手机、终端电脑、工业机器、医疗机器甚至是智能家电、可穿戴设备等。凡是接入了Watson的智能设备,都能具备机器认知的能力,包括:理解,以惊人的速度和数量理解各种信息;推理,形成假设并做出合理论证和优先级建议;学习,持续从与外界交互中不断吸收和汇总各类信息。
Watson可以快速阅读文字、图像、音乐、数字等各类信息,还能够自我学习、不断发现新知,在最短的时间里成为任何领域的百科全书。Watson通过加载数以百万计的文件,来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Watson实现的机器认知体系,是真正自然的人机交互,人类用自然的语言发问,Watson根据所学到的知识,以自然语言进行回答。
基于自身转型的需求和庞大的企业体量,IBM正在拉动全球第一次人工智能商业化浪潮。2014年1月12日,IBM宣布将投资逾十亿美元,创建一个新的IBM Watson 业务集团,基于云计算交付模式,实现认知计算技术的商业化,从这一点开始标志着IBM又开始一次世纪转型。
这一次,IBM要做人工智能的霸主,人们惊呼IBM又酷了起来!
苹果:终于走下神坛
就在微软宣布收购LinkedIn之后的几个小时内,苹果2016开发者大会上演,这一次终于再也没有“One More Thing”。
这一次,苹果对Apple Watch、Apple TV、Mac电脑和iPhone四大产品线的系统软件都进行了更新,苹果产品的易用性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然而,这些修修补补的更新,并未带来以前每次苹果开发者大会的惊艳之感。
反而这次苹果全面拥抱中国市场了!iOS 10的很多新功能几乎是为中国用户量身打造,iOS 10 可以说是史上最接中国人气的全球化操作系统,中国粉丝终于在全球创新生态中占有一席之地了。而就在5月,苹果对滴滴打车投资10亿美元,当时业界纷纷猜测苹果意欲何为,现在看来苹果是在加大对中国创新生态的整体投资。
现在,可能粉丝最期待就是中低价位的中高端苹果硬件设备系列,首当其冲的就是苹果手机。如果苹果真的把手机价格降到大众价位,这恐怕可称得上是一次真正的创新了。毕竟,技术创新的目的是降低人们使用技术的成本,苹果已经反其道而行之很久了。
用户的心声可能是:走下神坛的苹果,快点把产品价格都降下来吧!
2016年注定是精彩绝伦的一年:微软、英特尔、谷歌、IBM、苹果等科技大佬纷纷在大手笔布局未来;中国的公司在酝酿一波一波海外并购,比如海尔刚刚又收购了通用电气的家电业务;还有像昆仑决这样的中国创业者,一上来就把中国品牌推向全球市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