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忠谋:台积电的创新关键
如今台湾拥有将近300家芯片设计公司,规模、产值仅次于美国,远超过韩国、大陆;15家晶圆制造企业拥有全世界密度最高的12寸厂群落,仅次于韩国;总计60多家封装与测试厂,为全球之冠。这虽然非张忠谋一个人的贡献,可如果没有他,这庞大的半导体军团确实不会出现。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135229.htm1987年台积电成立时,“知识经济”这个名词尚未出现。即使现在一般人所谓的“创新”,也大都局限于技术与产品,可台积电却以经营模式的创新,对知识经济做出贡献。当年他创立台积电时,几乎无人看好台积电会成功,甚至很少有人听得懂晶圆代工这创新商业模式的影响力。只有一两个高阶主管真正信服,直到五六年做出成绩后,公司上下才觉得这是值得追随的模式。
张忠谋在美国一帆风顺,但脱离了大公司德州仪器,在55岁走上创业路,很多事情都不如他所愿。要自己到处做简报,向股东找钱,还要自己找人、建厂,每个环节都要从头开始。说服荷兰企业PHILIPS(飞利浦)投资时,台积电曾被视为落后国家的小公司,这让他非常不习惯,在他心中,已觉得台积电一定能做到世界级。非但PHILIPS小看张忠谋,连台湾人都看不起他,当地政府设立的开发基金也是台积电的主要投资者,投资案必须要“经济建设委员会”通过。在“经建会”开会时,张忠谋就听到一群官员说:我们只要办起来就好了,世界级根本想都不用想。“经建会”有位高级官员问张忠谋,未来台积电要跟谁竞争?张回答说是与美国及日本的半导体。这位大官当时一脸不屑。
现在的台积电不可同日而语。
一个关键的数字是,它目前在晶圆代工产业的市场份额达到五成以上,单单这一家公司的利润,已囊括整个产业九成以上。也就是说,联电、中芯等竞争对手只能吃到台积电嘴边掉下来的芝麻。三星与GF想要扭转这个局面还需要很大的付出与运气。而所谓的运气,指的是台积电自乱阵脚。
在很多半导体分析师的眼中,晶圆代工这个行业几乎只有一家公司要看。因为这已是一个成熟且严苛的产业,能够脱颖而出的王者是少数中的少数。对于芯片设计客户来说,他们不只把台积电当作商业上的伙伴,更重要的是技术上的伙伴。
在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的波特的竞争理论中,台积电的优势,就是进入“专注”(focused)领域。台积电是开创此领域的公司,简而言之,要有高利润就得在别人还没进入时抢先卡好位置。台积电从不改变专业代工策略,不论在荣景或在艰困中都坚持走自己的路。
1994年芯片自制市场炙手可热,台积电仍然初衷未改,孜孜为客户生产。如果当时台积电自己设计、自己制造芯片,利润会更高,但张忠谋不为所动。拒绝诱惑,需要很大勇气,台积电只做晶圆代工,不与客户竞争的永续原则完全符合波特的竞争理论:企业为了长久保持竞争优势,在多元并存的竞争活动中,必须明确地取舍与选择,以深化策略定位。
如今可以说,在赢家通吃的晶圆代工行业中,已经是一场“台积电”与“非台积电”的战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