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tel联盟瓦解:英特尔恶战ARM重组IT格局
现在,又一个15年过去了,分歧和矛盾不再像风一样被吹过。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123892.htm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出现改变了一切,它抛弃了鼠标与界面的互动方式,改用手指和触摸屏,它甚至在大部分时间牺牲了实体键盘。现在,智能手机出货量的增速已超过PC,而平板电脑也迎头赶上,它们通常能替代一部笔记本电脑的大部分功能,且完全采用的是ARM授权的芯片厂商。
而微软与诺基亚的联盟已在智能手机市场形成独立于苹果iOS和谷歌Android的“第三个生态系统”,它也在试图推出更多基于Windows的平板电脑—看上去它比英特尔更愿意切断PC的脐带。而当ARM架构的芯片组带来的更低功耗可以轻松让一部笔记本电脑待机时间长达3天之后,它索性连笔记本芯片也换成ARM授权厂商的了。
这严重地刺激了英特尔。今年1月,微软CEO鲍尔默就在国际消费电子展的主题演讲中宣布Windows 8将推出支持ARM处理器的版本。欧德宁随即公开表示:ARM支持的版本不可能兼容现有的Windows应用程序。也就是说,微软必须重新编译针对ARM版本的一系列工具的代码—包括Office办公软件和一系列微软的产品。而作为一个熟悉了Windows传统界面的用户,当你购买了一台高通或Nvidia芯片的笔记本电脑的时候,你会觉得它的Windows系统无论界面设计、应用程序还是游戏体验,和过去到处都不一样。
“我们不会让对方的版本兼容我们的应用程序,这辈子想都别想!”负责软件业务的英特尔高级副总裁詹瑞妮(Renee James)放出狠话。支持她这么说的,仍然是英特尔在X86架构上拥有的知识产权与核心技术,但这让微软和程序开发者都很为难。早在英特尔年初作出“不兼容”决定的时候,微软曾公开发表声明称:“我们认为英特尔的表态从事实和道理上都是有错误的,”但现在微软Windows部门总裁希诺夫斯基也澄清:X86程序的确不能兼容在ARM平台上。
在Windows 8平台上,微软开发了一个风格颇接近Windows Phone的Metro界面—它让你的电脑屏幕和Windows Phone色彩鲜艳的“九宫格”几乎一模一样。但希诺夫斯基不无所指地说:Metro平台上的应用程序价值定位就是减少能耗,因此更适合ARM平台;尽管也支持X86架构,但他还是担心X86版本的应用并不关心省电问题。
这个说法戳中了英特尔的痛处。在计算性能的跃迁变得不那么重要之后,英特尔开始越来越纠结于计算性能与功耗之间的平衡问题。要知道,ARM入侵平板电脑甚至笔记本电脑市场,比英特尔进攻智能手机似乎进展顺畅得多,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无论制造商还是大部分消费者都宁愿容忍稍微慢一点的速度(事实上它已经足够快了),也不能容忍隆隆的风扇声、燥热的主机以及不到5个小时的电池续航能力。
所以战争进行到此,ARM居然略胜一筹。
英特尔3年来一直试图降低芯片的功耗,使它更适用于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2010年初,它推出了基于凌动的智能手机平台Moorestown,声称将功耗降低了90%,此外还推出了一款LG代工的5寸屏智能手机,但那款手机后来并没有上市。
“英特尔进入手机市场,那就不是它对抗ARM的问题,而是它要对抗整个ARM的合作伙伴,包括高通、德州仪器、Nvidia、飞思卡尔和联发科等等,都会是它的对手。”ARM全球总裁都铎·布朗(Tutor Brown)对《第一财经周刊》说,“英特尔控制了一切,会让所有产品都变成一样的,厂商很难有更多创新,当然你可以用不同的颜色给产品做外壳。”
而ARM全球CEO沃伦·伊斯特(Warren East)在英特尔2010年发布Moorestown平台的时候就表示:尽管英特尔一直致力于缩小与ARM在移动领域的差距,但这需要时间,而且为了让设备厂商转换架构,英特尔必须保证它的产品提供的价值超过转换架构所需的成本代价。
这让英特尔的高管非常不爽。“我认为他应该去补习数学,”负责英特尔智能手机的高级副总裁阿南德(Anand Chandrasekher)说。1个多月后,采用ARM架构开发智能手机芯片的Nvidia公司CEO黄仁勋(Jen-Hsun Huang)也将英特尔的Moorestown平台比喻为“一头大象。”;阿南德还是那句回应:“回去补习数学吧!”
一年后,希望所有ARM支持者都去补习数学的阿南德离开了英特尔。几个月后,欧德宁宣布了与谷歌的合作—既然Android是全球手机制造商都最青睐的平台,那么借助谷歌的实力影响制造商与开发者,倒像是个不错的主意。
但这是不是说英特尔已经解决了功耗问题?至少看上去它在这么做。几个月前,英特尔发布了3D栅极晶体管的新技术,它改变了现在的半导体芯片结构,能让电流从不同的空间位置通过晶体管—也就是说,它会进一步减少晶体管的体积,提高芯片的运算速度,并大幅降低功耗。它将采用22纳米的制程,被用在下一代面向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凌动平台(Atom)上,也会被用于其它计算设备的酷睿(Core)平台。
“英特尔非常依赖制程工艺技术,比如22纳米的3D芯片,这会让它们的产品与我们形成竞争。”ARM全球总裁布朗对《第一财经周刊》说,“英特尔不断在向前推进制程工艺的发展,这是一件好事情,但我们并不觉得这样的优势是它所独有的,在速度上它只比我们领先一点点。”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