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嵌入式系统 > 专题 > 中国故事 潘思强

中国故事 潘思强

作者: 时间:2010-08-13 来源:电子产品世界 收藏

  随着公司的项目开发团队不懈创新,时刻关注未来的发展趋势,未来教育的教材也不断更新。随着问题化教学的兴起,于03年推出了教材的5.0版本,突出问题化教学的设计,提倡用一组问题作为框架,逐步加深深度,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思维。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111733.htm

  由于这种教学方式非常新颖,当时虽然收集了大量的资料,手头的资源犹显不足,连潘老师也犯了难。于是所有工作人员都聚在一起思考,如何能够更好地引入问题化教学法。他们在不断碰撞后终于理顺思路,将问题细分层次:具体问题——基本上能找到答案;单元问题——引导发散思维;开放问题——没有固定答案,在学科范围内讲究思维发散;核心问题——指向学科的核心问题。这种问题的细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内容,训练高级思维能力。同时,为了使教材中的案例更为贴近我国的教学实际,潘老师始终留心记录着具有中国特色的“原味生活”,并将其不断融入教材,踏踏实实推进教材“本土化”。

  十年弹指一挥间,经过项目专家组的辛勤耕耘,未来教育培训教材尽管不敢说十分完善,却也已然相当完备。在教育部师范司组织的对7.0版本教材与国家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要求进行的对照研究结果表明,超过80%以上的内容两者都相符。为此,教育部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已将未来教育培训纳入能力建设计划体系,获得未来教育核心课程培训结业证书的教师,被视同参与并通过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

  矢志普及

  除了对未来教育教材的本土化工作,多年来,潘老师也致力于在全国培训教师,普及先进的教育技术与理念,并成为历年来培训教师人数最多的主讲教师之一。

  2005年,潘老师还担任了西藏、新疆兵团的骨干教师培训。他带着二十多人的团队,每个人选择一个学科内容,手把手教学。培训过程中,他们不断对教学进行设计,整合信息技术。同时,他们也非常注重教师们的反馈,透过反馈反复探讨并加以完善教材与培训内容。在西藏培训的过程中,潘老师还克服了高原反应,坚持做好培训工作。

  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于2007年推出了网络核心课程。现在,网络核心课程已在引领我们前行,web2.0等技术在网络平台上得以体现。“基于网络,我们能干的事还有很多……”,潘老师对未来教育的网络前景充满希冀和期待。

  10年由衷投入,换来累累硕果。毋庸置疑,随着教育改的不断深入与普及,英特尔教育项目培训出更多的“魔力”教师,惠及更多未来主人。因为有那么多像潘老先生一样的热心推广项目的人,更是因为他们的执着钻研和持续努力,孩子们得以面向未来享受创新教育。对此,潘老师笑语,善事一桩,何乐而不为?!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