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故事 潘思强
老法师的未来之缘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111733.htm说起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在中国的发展 ,就不得不提起潘思强老师,一位精神矍铄、至今仍在教育战线上奋战的前辈。潘老师自10年前被英特尔未来教育深深吸引,参与至今始终矢志不渝,从未来教育项目教材的引进、研究、改编,到组织教师培训,其足迹也已经遍及中国大江南北。
潘思强在讲课
结缘“未来”
一间教室中最有价值的资产就是一名好老师。“计算机并不是什么神奇的魔法,而教师才是真正的魔术师”,这是英特尔前董事会主席克瑞格·贝瑞特的一句肺腑之言。如果说,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以创新、有效的方式,使教师们成为了当之无愧的“魔术师”,那么潘思强老师则是当之无愧的“教头”。
自1964年大学毕业,潘思强老师就一直从事着教育事业,在杨浦区一干就是几十年,是名副其实的“老教师”。在初级中学奋战18年后,他转到教师培训,一晃又是26年。可以说,潘老师在教育战线摸爬滚打一辈子,然而说起与未来教育培训项目的结缘,他仍然感慨不止。
2000年,在英特尔未来教育引进中国的初期,需要对相关技术背景非常了解、对教学实践非常有经验的专家。上海市教育局和英特尔随之在上海教师队伍中进行了大选拔,潘老师作为特级教师,从事数学、物理学科教学多年,加之熟悉信息技术,就成了这支先锋队中的一名志愿者和开拓者。
潘思强老师自该项目登陆上海起,就一直致力于推进未来教育项目的本土化。立志在有生之年使未来教育植根中国土壤的他,一直坚持不懈,不断探索实践,退休后更是几乎把全部的时间和心血都倾注其上,默默地付出着智慧和汗水。
潘老师说,在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促进教育理论和培训的有机结合及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方面,未来教育项目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未来教育倡导教师在帮助学生获得技术素养的同时,培养其动手能力、沟通能力、独立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教与学的互动使孩子们快乐学习、轻松思考、迅速吸收课程知识点的精华,并能举一反三,提出有创造性的观点。这些都深深吸引潘老师投身未来教育并全力推广。
十年树人
潘老师被同事们戏称为“老法师”,因为他做事总是干劲十足,且方法很多,同事们都惊叹语他用之不竭的“如天法力”。凭着这股创造力和热情,以及潘老师与他同事们十年如一日的努力,未来教育取得了丰厚收获,一批一批教师经过培训,成为中国中小学教育改革的践行者
未来教育进入中国之初,大家不仅对概念感到十分陌生,而且又都只能在业余时间才能聚在一起进行研究、消化。于是,潘老师和教学小组的成员一起,主动搜集信息,参照英特尔的全球教材,根据我国学校教育的现有条件和情况,按照国人习惯的传统话语方式,对教材进行逐字逐句的翻译加工。当时很多年轻教师对教材内容不熟悉,工作量很大。大家就全力以赴赶工,兢兢业业工作。经过几个月夜以继日地辛苦修正,教材中译本的初稿终于成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