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嵌入式系统 > 业界动态 > 七喜揭英特尔中国灰色手法:钳制整个产业链

七喜揭英特尔中国灰色手法:钳制整个产业链

作者: 时间:2010-07-07 来源:cnbeta 收藏

  考核O EM厂商的平均售价,也是确保利润的一大筹码。T C L原PC部门的一位资深人士告诉南都记者,“会要求O EM厂商不能老卖便宜货,而是卖得越贵越 好(对于来 说 ,高端C P U的利润要远高于中低端产品的利润)。而国内做PC O EM的都知道,卖配置英特尔高端的PC是亏钱的,高端PC在国内的需求很小。”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110650.htm

  然而,英特尔方面又要求O E M厂商消 化 一 部 分 高 端C PU。为了完成美国压 过 来 的 任 务 ,O E M厂商也不得不把任务扛回来,然后硬着头皮拿到香港去消化掉。本来成本是200美元的C PU,150美元卖掉,这无疑是赔钱的。利润只能用畅销的C PU赚的钱去填不好卖产品的窟窿。“这中间英特尔掌握着配货的权力。在中国市场好卖的,还是配置中低端的PC。畅销的多给你点,难卖的少给你点(你 自己负责消化),O EM厂商就能赚钱。”毛骏飙道出了其中的秘密。

  博弈此起彼伏

  尽管在PC产业发展的二十年里,上游英特尔用自己的 游戏规则主导着缺屏少芯的国产PC产业,但来自下游的斗争反抗却此起彼伏,从未间断。

  为了制衡联想等一线大厂,英特尔过去几年一直试图依靠自己的力量左右PC厂商的排名和份额。圈子里最熟悉的英特尔两次发牌是01年时,英特尔 把奔腾四代处理器的首发权授予了TCL,当时TCL电脑的总经理杨伟强一战成名,南都也曾把他称为“奔四少帅”,2004年推出迅驰第二代D O T H A N时,它又选择了扶持此前从未涉足笔记本电脑业务的 海尔。

  2004年时联想反击,开始与A M D低调合作,推出了2999元的圆梦电脑;2005年时,清华同方李健航高调挑战英特尔与A MD合作。随后英特尔阵营不断哗变,包括方正、七喜等都与A M D联盟,国内所有一线电脑厂商全部倒戈与A M D合作。

  同方内部人士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曾无奈表示“就因为上了A M D的机器,我们跟英特尔的关系也降到了冰点,暂停报销广告费、供货时间推迟和减少销售价格返点等。那几年,每回一开会就吵架,就是吵A M D的比重问题。”后来英特尔发动价格战打压对手,在英特尔的策反之下,一些电脑厂商也增加了英特尔产品的采购量,联想、清华同方也重新修补与英特尔的关 系。

  然而,事实证明,英特尔并没能点石成金,尽管有广告宣传费报销、更低供货价、 产品首发等支持,英特尔曾经大力扶持过的类似T C L这类“黑马”或者八达、道洋、佳业等区域兼容机制造商,也并没有形成气候,PC业进入大者恒大,规模竞争的品牌时代。

  这场博弈也并不仅限于英特尔AMD芯片双雄,威盛在两年前也曾以挑战者的身份一度给国产PC厂商带 来过希望。当时威盛效法联发科,在深圳成立了“开放式移动产业联盟”,目标瞄准上网本市场。此联盟当时轰动一时,不少山寨手机厂商、MP3厂商及配件厂 商,纷纷转战山寨本市场。但好景不长,就在威盛的NANO还没来得及占领市场的时候,英特尔携ATOM强大市场攻势,低调进军山寨本市场,威盛在这短暂的 战役中以失败告终。2009年一季度IDC数据显示,即使在上网本最红火的岁月里,威盛占有率也仅为0.4%。

  但随着PC业向移动市场转型,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也终于有了破冰的迹象。ARM阵营加入战局,抢滩 移动芯片,传统的笔记本市场,厂商为了模糊竞争保持利润,在产品线布局上也越来越多引入AMD,有PC厂商透露,尽管一线大厂不愿宣传,但AMD已经占领 了5000元以下主要中低端产品线。与英特尔的反垄断诉讼和解后,AMD在推广口径上一直突出“游戏规则已经改变”,私下里,AMD加大对PC厂商的拉拢。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关键词: 英特尔 CPU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