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杯嵌入式系统设计大赛媒体采访
提问:我们看到资料上,有说一部分的作品已经变成真正的作品了,想问一下哪些作品变成了作品?说嵌入式已经在国外发展很多年了,英特尔在嵌入式芯片领域,将来在中国的发展布局怎样?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107476.htm施养维:嵌入式在中国区域怎样?嵌入式在发达国家像欧美,已经发展很多年了。英特尔在中国嵌入式这块的经验也最少超过了10年。当然当初我们接触比较多是通信行业,通信行业是嵌入式的一部分,也是中国发展最快最好的嵌入式行业。本地企业在中国已经可以达到世界一流的地位,大家也知道是哪几个厂家了,这些厂家一直是我们的客户。十年前我们到中国的时候,就帮助他们开发,不仅是那一代的产品,还往前走,开发下一代的产品。现在,我们在电网、轨道交通、零售,零售很广,像零售终端、电子标牌还有安全,老百姓也非常关注个人的财产、生命,这块很多企业和国家配合,怎样在社区、在道路上的安全可以提高?我们在运用上投放了很多地方。我们在最基础的部分,中国现在除了有很大的应用外,我们的制造业也很强。我们制造业的自动化还有我们怎样利用我们制造的能力把最基本的软件做得更加好、成本更加低,把市场的推广,不仅是在本地,还有在其他的国家,像南美、亚太区、俄罗斯这块,我们都看到是中国厂家可以有智慧跳过一般的发展,一直到世界第一位的地方,这是我们和客户产业配合的目标。
提问:邀请赛经历了四届,对举办方、参赛者、参赛团队,已经有了经验。在这四届中,无论是参赛者还是设计的作品,分别有哪些改变?到现在,你们期望看到的改变有没有?有哪些改变是你们没有在选手当中看到的、没有在选手中体现的。可能是产品设计的思路上,作品的设计思路、作品的设计领域等。
徐国治:今天我们看视频回顾了一下历史。02年的时候,那个板子是我的小团队做的,我们的团队很小,3、4个人就做下来了。年轻的时候做过很多电能板什么的,有点经验。现在,我们的学生不太有实践经验,先四层后六层,最后板子还是一次设计成功了,很不容易,特别是电源管理那头。设计电源管理,那个人已经加盟到英特尔,在做服务器的主管,做16核的。就这样日日夜夜忙,不瞒你说,也没有办法,说宣布要开赛了,28个队,一周都没有和眼,为什么?调不出来了,真是要命。后来学生也糊涂了,说睡觉去,还是从以前的经验,加些电容,然后就通了。我们一直在干,朱文利他们也在鼓励我们,我们就这样开端了。当时有一个理念,就是今天说的,我想上海国际电影节,中国人主办邀请外国人参加,然后有交流的平台,看看我们的环境里面,国外大学生的思路和我们培养目标做的思路有什么目标,比试比试。你说世界一流,不是嘴巴说的,要一步一个脚印,虽然不起眼,但你投下的努力若干年后还是会起作用的。
04年,当时没钱,也没有想到,就一点点扩,怎么扩呢?香港、新加坡先来。国立新加坡大学,我们熟悉了,你来吧。钱怎么办?吃住我们来,旅费你向学校申请。就像我们出去比赛也是申请,也不那么容易。新加坡、香港比了之后就有一个理念,我发现新加坡的学生和我们不太一样,他不要做医疗的东西,两个女孩子跳线跳得一塌糊涂,但她很有信心,他说我的算法是新的,我的做法你应该鼓励。你说现在竞赛,有的很漂亮,但可能是他事先做的,我怀疑。提倡理念,不命题,命题有点应试的味道。王越院士提出,学生主体、老师主导、政府主办、企业赞助,16字方针,这个话要牢牢记住。
我们要做这个东西。我们和英特尔公司商量,我和他们都说了,像英特尔都很支持。要把英特尔最新的东西拿出来,这样老师也不会,老师也得学。一个板子,你去弄吧。怎么比呢?同样的指标,大家做GPS定位,大家比创意。这个评委很重要,然后无记名投票,去掉最高分、去掉最低分,平均分是多少?我们交大从来没有得过冠军。像第一年,板子是我做的,但清华得得冠军。像我的学生,加入英特尔的那位,他很聪明,谷歌他们都想要他的,老师就是培养学生。还有一个很大的理念,学生的系统概念很差,你教你的,我教我的,课越来越多,没有一个系统。不像我们做学生的时候,做发射极,做接受机,哪怕做个收音机。我为什么要念这个?因为爱好,中学做的时候我也得过冠军,上海市无线电遥控船舶冠军。那个电阻电容,两毛钱买一斤称回来挑啊、用啊,这样才可以磨炼人啊。像周同学说,什么叫磨炼?用我的观点,学生在学校里面,要让他吃点小苦头,不是害他,考试不合格,补考也是小苦头,你不要商量他,他到了社会才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本领,否则怎么成才?04年我们一开始也没有经验,后来慢慢做,马来西亚、印度等,慢慢扩。但来也不容易,国际化方面主要是朱文利他们弄。有人说,日本为什么不参加?他们也在竞赛,他们会想,我日本去自主参加你朱文利的活动,支持你?印度也在竞赛,也是做芯片的。
你不要眼光短浅,现在有些人很有钱,但他的钱拿来,不知道买什么东西,无所适从,重点大学是引导,做一个什么东西,看样子,然后普及做什么事情,主要的目的是教材的内容和外面有差别。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参加呢?他教的都是一样的,平台也差不多,那我们再比试比试。我从新加坡得到启示,不断扩大。亚历山大今年要来,因为经费的问题,他说不要资助他来了。他第一次来的时候,觉得中国的嵌入式系统不能很高,来了比试一下,觉得还是很厉害的。印度来了两个人,印度评审过来说,印度不行的,我说要鼓励一下,小姑娘很能说,但他们的东西做不出来。他们那么辛辛苦苦跑过来,讲讲也挺好,给了一个三等奖,他们很高兴。我们这边是敢完善、敢做,就像博士论文一样。我说博士论文,你看上去多新?杂志上的新东西,薄薄的里面都有,但不深入、不透。而亚历山大就做得很好,他们想怎么用英特尔最新的东西,做得很好。我们要慢慢引导老师,教育是基础,不能急功近利。我的脑子还没有转到产学研如何结合,只能说产品是初始化。培养的学生,得的奖很受欢迎,对教授来说我拿来就可以用,产业来说不需要太多的培训,各行各业想办法把原来的产品进行改造,提升了他的技术含量,这样自然有创新的角度。
提问:施养维先生,刚才一位记者提了,您这边有一个细节还没有回答,我追问一下。您作为中国区的商业产品事业部总监,在资料当中有一部分说学生部分作品和企业合作进一步转化为真正的产品,这部分产品是否可以透露?您作为商业产品事业部的专家来看学生的作品,尤其是去年冠军的作品,您觉得和真正的商业作品差距在哪里?哪些要素需要提高才可以成为真正可以商用的产品?这位同学,我刚刚看了你的作品,作为残疾人最终这样困难,我从使用者的角度来讲,如果不是残疾得太厉害,用眼睛控制是不是一定要比声控合理呢?这样控制的话,会很辛苦。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