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台积电入股中芯 9月双方曾在港密谈和解
消息人士透露,当初双方谈定的条件是,中芯仅需赔偿3500万美元。曾繁城没有承认也没有否认,他说,他是全权代表台积电来谈判,他不理解作为总裁与CEO的张汝京,为何没有坚持自己的意见。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100579.htm消息人士说,张汝京无奈听从了公司律师的意见,继续再打官司。而这也是该人士此前所称,中芯败诉属于董事会与律师误判。
“律师误判?他可是work for you!”曾繁城有些严肃地说。
大概只有当事人才能痛苦地理解到,作为对手的曾繁城所说的“律师是work for you”的观点。但是,相对于3500万美元,最终的和解条件显然重创了中芯国际。
“他早已心灰意冷,三个月前就想离开,本来他定的辞职日期是上月底,他打算到其他工厂走走,安抚一下员工,结果董事会的意见比这早了两周,只好离开了。”曾繁城说。
事实上,就在加州败诉当天,CBN记者打电话给张汝京,他正在香港。那天,张汝京对记者说,律师很能坚持,仿佛透露了某些意味。
大陆半导体模式之辩
张汝京辞职,是否是台积电的目标之一?曾繁城否认了这一观点。但他没有更多评价他曾十分欣赏的张汝京。
不过,当记者问他大陆半导体产业现有布局模式是否合理时,他似乎有所指地说:“四五年前,我曾跟时任大陆半导体行业协会理事长俞忠钰分析说,在大陆,不要盖太多的工厂,盖两到三家就可以了,而要将重心放在培养设计企业、零部件企业,这才是长远的战略布局。”
曾繁城说,不能出现“一会在上海,一会在北京,一会在天津”布局生产的做法,甚至认为巨头英特尔(在美国、以色列、中国、爱尔兰的布局也是弱化竞争力。显然,他在隐讳地批评中芯国际。
但分析人士认为,大陆市场空间远比台湾地区广阔,曾繁城无疑也代表了台积电的立场。
曾繁城认为,最近几年,大陆在TD产业以及网络通信行业涌现出部分企业,让他深感敬佩,他多次提到华为、中兴、展讯。
昨天,大陆半导体行业协会设计分会会长王芹生的话似乎证明了这一点。她说,大陆设计企业数量众多,但整体创新能力仍显不足,而这是完善大陆半导体产业链的关键环节。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