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汽车电子 > 业界动态 > 英特尔眼中的智能汽车和智能交通是怎样的?

英特尔眼中的智能汽车和智能交通是怎样的?

作者:时间:2016-12-16来源:映象网收藏
编者按:英特尔在意的是汽车领域的生态环境,是将过往的经验与技术整合到一起,为智能汽车领域带来更深层次的变化。

  很多人看到这个话题也许都会想:这和有关吗?这是我们熟悉的那个几乎把“Intel Inside”标志贴到每一个PC的吗?如果我告诉你这家芯片巨擘在汽车科技方面已经耕耘了好几年,你会不会感到惊讶?说不定用不了多久,你就能开上“Intel Inside”的汽车了——当然这么说是不准确的,因为中国区总经理夏乐蓓(Rupal Shah)告诉我,除了驾乘体验方面,像是汽车的研发测试、物流管理以及智能交通方面,英特尔都有智能化的触及,也许用车联网这个词来形容英特尔的着眼点可能更合适。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612/341681.htm

  智能化的驾乘体验

  现在这个概念非常火,各种科技企业、互联网公司或直接或间接造车的新闻也是不绝于耳,很多厂商都喜欢用“驾乘体验”这么一个玄妙的词来描述未来的感受,不过相较于习惯在聚光灯下演讲的各大车企来说,为打造科技化驾乘体验的芯片/平台/技术供应商,却很少被人提及,实际上他们才是汽车科技领域的“真芯英雄”。

英特尔眼中的智能汽车和智能交通是怎样的?

  把“驾乘体验”拆解来看,可以粗略分解为“驾驶”和“乘坐”两部分,而它们所对应的汽车技术分别为ADAS(驾驶员辅助驾驶技术)技术和多媒体娱乐技术,而这两方面夏乐蓓可以如数家珍的和我聊上很久。

  现在很多车辆都装备有ADAS(驾驶员辅助驾驶技术)技术,从功能上来说至少包括停车辅助、免碰撞、紧急刹车等,实际上智能汽车在这方面大有文章可做,目前的ADAS应该算是1.0版本,夏乐蓓用大数据向我进一步介绍说:“智能汽车可以帮助减少80%的碰撞事故,藉由非常快速的信息交换,在提前半秒感知的前提下可减少60%碰撞,而提前1秒则可将这一数字提高到90%。”所以说在汽车科技领域,技术就是生命。

  同时夏乐蓓向我透露,下一代ADAS技术将可以实现软件更新、移动终端和汽车的联系、面部识别等功能,而且这些技术上的革新已经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市场上着手进行了,听起来更具科技感的2.0版本应该指日可待了。

  我对这里提到的面部识别尤其感兴趣,毕竟这玩意在手机上用来解锁都没有太久,用到车上还是不太敢想象。但更让我不敢想象的是,夏乐蓓介绍说这项技术已经与捷豹路虎合作了,专业的叫法是基于英特尔3D实感技术的RealSense,它可以利用3D摄像头互动,能够识别面部和肢体的动作,不仅可以用来控制远程停车,还能对周围环境进行辨别。

  其实这项技术在今年的IDF大会上曾经有过演示,这项杀手级应用可以在物流、游戏、娱乐、笔记本、手机都多个层面发挥作用,放到汽车这个应用场景也的确是发挥了本职工作,这样看来英特尔也极具横向打通的能力。

  英特尔的另一个杀手锏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凌动处理器,这款曾经专为低功耗和移动环境设计的处理器,目前已经正式被英特尔拿来在汽车领域继续“发光发热”,据夏乐蓓介绍,凌动处理器支持英特尔的IVI系统(In-Vehicle Infotainment),可以整合通信与多媒体,也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智能汽车的“乘坐”部分。

  尽管所谓的车载互联已经成为互联网企业追逐的下一个“风口”,但实际上多数都缺乏像英特尔这样的软硬件整合能力,很多车辆都已经或正在使用英特尔的这套方案,例如逢展会必谈的BMW互联驾驶,就是建立在英特尔的这套解决方案之上,相信凡是用过的人都会觉得与手机、笔记本的内在体验很相似。此外还有英菲尼迪、比亚迪、华泰、本田等,同时英特尔也向中国本土供应链合作方提供IVI模块,这样就会有更多前装、后装设备能够用上这套解决方案。

  我个人认为,如果英特尔要在车载互联方面讲一个故事的话,基于凌动处理器的IVI系统将是一个漂亮的故事,因为它有成功的案例,所以大多数人听到它的时候都不会陌生,应付目前的车内娱乐和交互也是小菜一碟,你唯一要解释的,就是它能做点什么别人做不到的?

  实际上,你不用惊讶英特尔在这方面的布局,这既是厂商的需求,,也是用户的需求。从厂商这方面来说,英特尔并不是唯一一家进军汽车领域的芯片企业,甚至对手也有着同样漂亮的案例,从PC端到移动端再到汽车领域,大家的发展路线高度一致,正说明了这一趋势是不可逆转的。

  而从用户层面来说,车内体验几乎是最后一块尚未被智能化开垦的处女地,大家不能接受手机、平板、电视甚至冰箱、洗衣机都高度智能化的今天,每天要驾乘2-3小时的汽车还傻呆呆,而智能化的前提必然是标准化、平台化和系统化,这也是英特尔擅长的事情。

  除了面向终端用户的解决方案以外,夏乐蓓还向我介绍了英特尔在汽车研发、物流管理和智能交通方面的情况,听了以后我只有一个感觉:无智能,不交通。

  在研发方面,几乎每个车主都知道车辆的碰撞测试,这几乎是一项“真金白银”的试验,据说仅通用汽车每年花费于此的费用就达到了50-100万美元。因此通用在两年建立了一个34000个机架规模、基于英特尔产品的数据中心,先分析再模拟,以此降低成本并加速上市。

  其实对于车企来说,几十年来一尘不变的测试环节,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人力成本,但似乎只有科技企业介入进来才会将这个环节进行根本的改变,不说别的,光是用于模拟分析碰撞测试的英特尔至强处理器和工作站,碰撞瞬间产生的信息就要以亿字节来计算,这个数据规模对于英特尔来说舍我其谁呢?

  至强处理器的另一个应用场景,就是智能交通。夏乐蓓用英式拼音告诉我“台州”,这座城市部署的至强服务器在交通管理方面发挥的作用简直是“学霸”级的,实时牌照分析、车迹追踪这些以往需要15分钟左右的处理程序,现在只要几秒钟,当然这也是借助了分布式大数据平台的能力,而这种计算能力用在城市的交通管理方面,也是解决“大城市病”的一种手段。

  而用到大数据的还有物流管理,英特尔推出了一种远程信息处理盒子,可以安装到卡车上,能够获取驾驶习惯、油耗、车辆位置等信息,并在出现紧急状况时予以应对,而这种技术已经获得了交通运输部的许可。虽然是物流管理,但其实也算是智能交通的一部分,这种解决方案最大的好处其实还是为物流公司节省了运营成本,并且提高了安全指数。

  后记

  在采访的最后,我问了夏乐蓓这样一个问题:对于英特尔来说,在汽车领域什么最重要?本以为这是个“一句话式”的简短回答,没想到在她眼里这是个大话题。

  在她看来,极快的创新速度、更低的功耗、传感器计算和数据,这三者的关系最重要。注意,这句话的重点是如何协调这三者的关系,而不是分别处理好三者的发展就完事了。



关键词: 英特尔 智能汽车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