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外媒报道,英特尔周三表示,其名为“Intel 3”的3nm制程技术已在俄勒冈州和爱尔兰工厂开始大批量生产,并提供了有关新生产节点的一些额外细节。据介绍,新工艺带来了更高的性能和更高的晶体管密度,并支持1.2V的超高性能应用电压。该节点既针对英特尔自己的产品,也针对代工客户,将在未来几年不断发展。英特尔一直将Intel 3制造工艺定位于数据中心应用,这些应用需要通过改进的晶体管(与Intel 4相比)、降低晶体管通孔电阻的电源传输电路以及设计协同优化来实现尖端性能。生产节点支持<0.6V低压以及&g
- 关键字:
英特尔 3nm
- 国际半导体行业权威机构SEMI(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发布的最新季度《世界晶圆厂预测报告》显示,为了跟上芯片需求持续增长的步伐,全球半导体制造产能预计将在2024年增长6%,并在2025年实现7%的增长,达到每月晶圆产能3370万片的历史新高(以8英寸当量计算)。▲ 整体产能变化情况。图源 SEMI行业习惯将7nm及以下的芯片划分为先进制程,28nm及以上芯片为成熟制程。而最新的一轮扩产潮两者均有涉及:一方面是来自AI算力需求的激增,以先进制程芯片的扩产最为明显;另一方面是中国大陆厂商在成熟制程领域的集中扩
- 关键字:
半导体 晶圆厂 芯片
- 6月17日,据台媒《工商时报》报道,在产能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台积电将针对3nm/5nm先进制程和先进封装执行价格调涨。其中,3nm代工报价涨幅或在5%以上,而2025年度先进封装报价也将上涨10~20%。
- 关键字:
台积电 制程 封装 3nm 5nm 英伟达 CoWoS
- 6月16日消息,据媒体报道,随着台积电3纳米供不应求,预期台积电3纳米订单满至2026年,NVIDIA、苹果、AMD和高通等都在考虑提高AI硬件价格。在AI服务器、HPC应用与高阶智能手机AI化驱动下,苹果、高通、英伟达、AMD等四大厂传大举包下台积电3纳米家族制程产能,并涌现客户排队潮,一路排到2026年。业界认为,在客户抢着预订产能下,台积3纳米家族产能持续吃紧,将成为近二年常态。由于供不应求的局面,台积电正在考虑将部分5纳米设备转换为支持3纳米产能,预计月产能有望提升至12万片至18万片。尽管台积电
- 关键字:
台积电 3nm 供不应求 涨价 NVIDIA AMD 苹果
- 6月6日消息,美国时间周三,得益于投资者持续押注人工智能热潮,英伟达市值一举超越苹果,现已成为市值第二高的美国上市公司,仅次于微软。周三,英伟达的股价上涨超过5%,收于1224.4美元,市值达到3.019万亿美元,超过了苹果的2.99万亿美元。微软仍是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截至周三其市值约为3.15万亿美元。英伟达今年2月市值刚刚超过2万亿美元,然后仅仅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就实现了3万亿美元的飞跃。自今年5月公布第一季度业绩以来,英伟达的股价已上涨超过24%,且自去年以来一直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据估计,该公
- 关键字:
苹果 英伟达 人工智能 数据中心 芯片
- 6月4日消息,全球知名的半导体公司英特尔正式推出了其备受期待的第六代至强服务器处理器,旨在重新夺回数据中心的市场份额。同时,该公司还透露,其新推出的Gaudi 3人工智能加速器芯片价格将显著低于竞争对手的产品。英特尔据行业分析机构Mercury Research的数据显示,英特尔在x86芯片数据中心市场的份额在过去一年中下滑了5.6个百分点,降至76.4%,而其主要竞争对手超微半导体公司(AMD)的市场份额则上升至23.6%。这一趋势对英特尔来说无疑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因此,第六代至强芯片的发布被看作是英特
- 关键字:
英特尔 AMD 芯片
- 6月5日消息,根据英伟达内部流传的电子邮件显示,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已告知该公司,需优先为X和xAI供应人工智能芯片,而非特斯拉。马斯克曾声称,他有能力将特斯拉打造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军者,且特斯拉已在购买英伟达的人工智能处理器方面投入大量资金。然而,通过要求英伟达优先供应X、xAI而非特斯拉,马斯克将使特斯拉收到价值超过5亿美元的处理器的时间延迟数月。以下为英文翻译全文:马斯克表示,他有能力将特斯拉打造成为“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的领军企业”。他指出,这需要英伟达提供大量高性能处理器来建设基
- 关键字:
马斯克 特斯拉 AI 芯片 人工智能 机器人
- 6月4日消息,芯片制造商AMD本周一发布最新款人工智能处理器,并详细阐述未来两年内挑战行业领头羊英伟达的人工智能芯片开发计划。AMD首席执行官苏姿丰在台北电脑展上推出了MI325X加速器,预计将于2024年第四季度上市。当前,竞争开发生成式人工智能程序的企业,大幅推动了数据中心对支持复杂应用的高级AI芯片的需求。AMD一直在努力挑战英伟达,努力分割人工智能芯片这一利润丰厚的市场。目前,英伟达约占80%的市场份额。去年以来,英伟达已向投资者明确表示,将其产品更新周期设定为每年一次,AMD现也采取相同策略。苏
- 关键字:
AMD AI 芯片 英伟达
- 6月3日消息,英伟达创始人兼CEO黄仁勋在台北国际电脑展上宣布,英伟达Blackwell芯片正式投产。Blackwell芯片,作为英伟达的新一代产品,宣称是“全球最强大的芯片”。第一款Blackwell芯片名为GB200,它拥有2080亿个晶体管,采用台积电4NP工艺制造,这一工艺是专为Blackwell GPU定制的双倍光刻极限尺寸工艺。GB200的架构旨在满足未来AI工作负载的需求,为全球机构构建和运行实时生成式AI提供了可能,同时其成本和能耗比上一代Hopper GPU架构降低了25倍。黄仁勋还透露
- 关键字:
英伟达 Blackwell 芯片
- 珠海錾芯半导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珠海錾芯”)近日成功实现28纳米流片。錾芯CERES-1FPGA芯片对标28纳米FPGA国际主流架构,实现管脚兼容,比特流兼容。配合錾芯KUIPER-1开发板,用户可以无缝衔接国际主流开发平台和生态,实现芯片和开发板国产化替代。据珠海錾芯介绍,CERES-1 FPGA包含60万个逻辑门,3750个6输入逻辑查找表,100个用户IO,180KB片上存储,10片DSP单元。MPW流片成功验证珠海錾芯28纳米FPGA技术成熟度和可靠性。公司下一个里程碑事件是28纳米FPGA芯片
- 关键字:
FPGA EDA 芯片
- 芯片设计公司Arm今日发布了针对旗舰智能手机的新一代CPU和GPU IP(设计方案):Cortex-X925 CPU、Immortalis G925 GPU。新产品均使用了其最新的Armv9架构,基于台积电3nm制程工艺方案,针对终端设备在AI应用上的性能进行设计优化。此外还将提供软件工具,让开发人员更容易在采用Arm架构的芯片上运行生成式AI聊天机器人和其他AI代码。预计搭载最新内核设计的手机将于2024年底上市。据官方介绍,新的CPU与GPU IP是目前旗下同类产品中性能最强的一代,新CPU性能提升3
- 关键字:
arm CPU GPU IP 3nm
- 过去,美、欧的操作办法历来都有些相似,在自己开始有劣势的时候,就要通过施压来阻碍别人的发展。比如说在电动汽车领域中,欧盟就不顾反对的推出了反补贴调查法案。再比如说在半导体芯片领域,美国就通过拉黑中国的企业等手段来阻碍发展,其中不乏人工智能、EDA、存储及传感器等领域。美国在贸易战中一次又一次挑衅,这些做法不仅没有事实依据,而且有违国际公平竞争原则,暴露了其对中国科技崛起的恐惧和嫉妒。 最开始,特朗普拿起芯片作为武器时,只是想从中国获取
- 关键字:
芯片 MCU 芯片法案
- IT之家 5 月 27 日消息,X 平台消息人士 Kepler (@Kepler_L2) 近日爆料,表示英伟达有望于明年推出的首款 AI PC 处理器将采用英特尔“3nm”制程。@Kepler_L2 是在回应另一位消息人士 AGF (@XpeaGPU) 的 X 文时发表这一看法的:@XpeaGPU 认为英伟达的 WoA SoC 将搭载 Arm Coretex-X5 架构 CPU 内核、英伟达 Blackwell 架构 GPU,封装下一代 LPDDR6 内存,并基于台积电 N3P 制程。
- 关键字:
英特尔 AI PC 3nm
- 据彭博社统计,以美国与欧盟为代表的大型经济体已投入数百亿美元,用于研发与量产下一代半导体,这还只是首批到位的资金。与此同时,韩国与日本也加入芯片“补贴竞赛”。随着大量资金不断涌入半导体,全球芯片之争将愈演愈烈。韩国:投入190亿美元支持芯片产业5月23日,韩国公布高达26万亿韩元(约190亿美元)规模的半导体产业综合支持计划,包括提供大规模融资支持,以及扩大建设半导体园区及各种基础建设、研发人员培育的投资规模,涉及企业包括芯片制造商、原料供应商和芯片设计企业等。该计划的核心内容是韩国产业银行设立总值17万
- 关键字:
芯片 欧洲 芯片竞赛
- 5月23日,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集成电路分会理事长、中国集成电路创新联盟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叶甜春介绍了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态势。叶甜春表示,近年来,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持续增长,2023年实现21.48万亿元规模;另一方面,中国本土集成电路产品快速增长,芯片进口额下降趋势开始显现。据其介绍,中国芯片进口额已从2021年的2.79万亿元下降到2023年的2.46万亿元。具体来看,集成电路设计业方面,2023年在全球半导体仍处下行周期的情况下,我国集成电路设计业销售收入仍达5774亿元,虽然不复过往两位数的增速,
- 关键字:
芯片 进口 MCU
3nm 芯片介绍
您好,目前还没有人创建词条3nm 芯片!
欢迎您创建该词条,阐述对3nm 芯片的理解,并与今后在此搜索3nm 芯片的朋友们分享。
创建词条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企业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征稿 -
友情链接 -
手机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产品世界》杂志社 版权所有 北京东晓国际技术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27778号-2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110108205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