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消息,当地时间周日,特朗普政府宣布计划对半导体相关进口产品加征关税。次日,英伟达立即公布了最新战略计划:将在美国得克萨斯州与代工厂商合作,生产用于支持人工智能技术的超级计算机。不过,英伟达的这则消息究竟有多少真正"新意"?也引发了部分分析人士的质疑。这是该公司首度公开披露将在得州制造人工智能超级计算机的计划,旨在响应美国政府推动半导体产业链“回流”的政策号召。作为当下全球AI浪潮中的最大受益者,英伟达承诺未来几年将在美投入令人瞠目的5000亿美元。该计划在规模与定位上,与苹果
关键字:
特朗普 关税 英伟达 AI 芯片 美国制造
4月15日消息,美国时间周一,特朗普政府发布公告,宣布正式启动对药品和半导体进口的调查,旨在以国家安全为由对这两个行业加征关税。相关文件将在周三发布,特朗普政府还宣布,自文件发布之日起21天为公众意见征询期,表明特朗普政府计划根据《1962年贸易扩展法》第232条的授权来推进这些关税。这类调查需要在启动后270天内完成。特朗普政府已针对铜材和木材进口启动了类似调查,其首个任期内完成的调查,为今年1月再次就职后对钢铁、铝材及汽车行业加征关税提供了依据。美国自4月5日起开始对进口商品征收10%的关税。药品和半
关键字:
美国 药品 芯片 关税 特朗普
4月12日消息,三星原计划为Galaxy S25系列搭载自主研发的3nm芯片Exynos 2500,但由于三星代工部门的3nm良率未达标,Galaxy S25系列不得不全系采用高通骁龙8 Elite SoC。如今,三星押注下一代旗舰平台Exynos 2600,这颗芯片首发采用三星2nm工艺制程。据媒体报道,三星2nm工艺制程良率已达40%,预计在今年11月正式启动Exynos 2600的量产工作,Galaxy S26系列将会全球首发Exynos 2600。值得注意的是,芯片制造商通常需达到70%-80%的
关键字:
苹果 高通 三星率 商用 2nm 芯片 量产 Exynos 2600 Galaxy S26
联网汽车正变得无处不在,麦肯锡的一份报告预测,到2030年全球95%的新车都将配备内置连接功能。连接性以及丰富的汽车数据是当今汽车行业的重要驱动力。从这些数据中获得的洞察使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驾驶行为,甚至车辆的性能表现。然而,要实现这些好处,车辆到云端的数据管理策略至关重要,汽车制造商(OEM)正在寻找将车辆中的云连接与边缘设备集成的方法。OEM希望通过利用物联网(IoT)、人工智能(AI)和数据分析的进步,提升车辆性能和客户体验。预先构建的集成(硬件和云提供商)有助于更快地推向市场。然而,开发者和客户
关键字:
恩智浦 软件定义汽车 汽车电子
人们曾一度认为飞行时间 (ToF) 是汽车行业中一种独特而又陌生的技术。由于缺乏汽车级传感器,加之尚未形成一个成熟的生态系统,该技术成本高昂,因此未能得到广泛应用。ToF 传感器本身分辨率相对较低也是一个制约因素,由于视野 (FoV) 狭窄或宽视野空间分辨率不足,因此应用十分有限。随着更多主动安全标准(例如 NCAP)的推出以及 L4和L5级无人驾驶汽车对更多功能的解锁,ToF 技术迎来了新的发展势头,不再局限于车内应用。现在,ToF 技术已在近距离保护等外部应用中进行评估,因为它不仅结合了高分辨率和近距
关键字:
ToF 传感器 汽车电子
4月9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共和党全国委员会活动上自爆曾威胁台积电,若不继续在美国投资建厂,其产品进入美国将面临高达100%的关税。特朗普还批评拜登政府此前为台积电亚利桑那州工厂提供66亿美元补贴,主张通过税收威胁而非财政激励推动制造业回流。10亿美元罚款?据路透社援引知情人士透露,台积电可能面临10亿美元或更高的罚款,作为美国对其生产的芯片的出口管制调查结果。台积电被指控通过第三方为中国大陆科技企业代工生产近300万颗AI芯片,而根据美国出口管制条例,违规交易最高可被处以交易金额两倍的罚款。台积电在一份声
关键字:
台积电 关税 AI 芯片
4月10日消息,据报道,在本周的Cloud Next大会上,Google发布了第七代TPU AI加速器芯片——Ironwood。Google Cloud副总裁Amin Vahdat表示:Ironwood是我们迄今为止功能最强大、性能最强、最节能的 TPU。它专为大规模支持思考和推理AI模型而设计。首先在计算性能上,Ironwood实现4614 TFLOP的峰值算力,配备192GB专用RAM和7.4Tbps超高带宽,确保数据高速传输。其次,芯片间互连(ICI)带宽提升至1.2Tbps,较前代提升50%,大幅
关键字:
谷歌 TPU 芯片 AI
2nm GAA 工艺进展被传顺利,但三星的目标是通过推出自己的 1nm 工艺来突破芯片开发的技术限制。一份新报告指出,该公司已经成立了一个团队来启动这一工艺。然而,由于量产目标定于 2029 年,我们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看到这种光刻技术的应用。1nm 晶圆的开发需要“高 NA EUV 曝光设备”,但目前尚不清楚三星是否已订购这些机器。另一方面,台积电也正在推出
2 纳米以下芯片,据报道,这家台湾半导体巨头已于 4 月初开始接受 2 纳米晶圆订单。至于三星,在其 2 纳米 GAA
技术的试产过程中
关键字:
三星 1nm 芯片 台积电 NA EUV
上周三,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对进口商品征收全面关税;随后周五,中国政府宣布对美国采取反制措施,对所有美国进口的商品加征34%的关税。
关键字:
半导体 国产 芯片 集成电路 关税
交通电气化:挑战与机遇交通电气化是当今时代一项重要的技术倡议。在20世纪的最后25年中,交通领域的突破性创新极为罕见。然而,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电池和高功率半导体技术取得了显著进步。如今,消费级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已达数百英里。先进的半导体(如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以及碳化硅(SiC)和氮化镓(GaN)等材料,使得功率水平可达兆瓦级的精确电子驱动成为可能。与此同时,人工智能(AI)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自动化情境分析与控制。交通电气化的社会需求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的迫切需求正在深刻改变交通行业。随着这种需求的增
关键字:
汽车电子 新能源汽车 电气化
在智能汽车与新能源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汽车照明系统正经历着从"功能性"到"智能化+美学化"的深刻变革。传统卤素灯泡和普通LED光源正逐步被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技术取代,这种新型光源不仅能实现更纤薄的造型设计,还能通过像素级控制创造出动态光效。例如,奥迪e-tron系列车型的贯穿式尾灯、奔驰S级的流星雨大灯,都展现了OLED在汽车设计中的巨大潜力。 但OLED的驱动控制远比传统光源复杂。每个像素点需要独立控制亮度与开关时序,同时还要满足车规级可靠性要求
关键字:
意法半导体 LED驱动器 汽车电子
在电动汽车(EV)充电领域,超宽带(UWB)有望为汽车制造商带来巨大的好处,而这仅仅只是开始。阅读全文,了解集成通用的UWB技术如何提供当下和未来的创新功能。UWB已被证明是汽车行业的颠覆性技术,其中智能汽车门禁是最受欢迎的用例之一。但UWB不仅仅用于通过手机上的数字钥匙开启汽车。安全性、精确实时定位与短程雷达三者的结合取得了新进展,汽车制造商可将基于UWB的单个系统转变为多用途平台,使用相同的硬件实现多种用例。UWB的新进展带来了更多功能得益于超宽带技术的进步,汽车制造商可以利用智能汽车门禁系统提供儿童
关键字:
汽车无线充电技术 恩智浦 UWB 汽车电子
如果你需要将电子从这里移动到那里,你可以求助于铜。这种常见元素是一种极好的导体,很容易制成电线和电路板走线。但是,当你变小时,情况就会发生变化:在纳米尺度上真的非常小。相同的铜显示出越来越大的电阻,这意味着更多的电信号会因热量而损失。为更小、更密集的设备供电可能需要更多的能量,这与您想要的微型电子设备正好相反。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在 Eric Pop 实验室由 Asir Intisar Khan 领导,一直在试验一种按比例缩小到约 1.5 纳米厚度的新型薄膜。他们发现,随着这
关键字:
拓扑半金属 芯片 铜
自动驾驶甚至部分自动驾驶所面临的挑战,比人们有时预想的要多得多,这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也不是新出现的情况。如今,从一个完全可运行的原型到一个面向大众市场的可交付解决方案之间,仍然存在许多障碍:道路基础设施、可靠性、安全性、接受度、人类行为、法规……尽管如此,进步仍在不断取得,有时会有重大突破,有时则是通过小的逐步改进来实现,正如今天在数十个城市运营的众多全自动驾驶共享车队和穿梭巴士,以及配备L2+和L3自动驾驶辅助系统的汽车车型数量不断增加所证明的那样。那么,如何加速这一进步呢?历史表明,合作和思想的交流能
关键字:
ADAS 智能驾驶 汽车电子 瑞萨电子
随着汽车自动驾驶功能的日益普及,对驾驶员或车辆操作员的依赖越来越少,这意味着具有更高自主性的产品将需要复制驾驶员或操作员将执行的所有各种活动。 车辆和机器人技术必须利用人类驾驶员或操作员使用的所有感官,不仅是视觉或触觉,还包括声音和嗅觉。根据 SAE 的说法:L2 级自动驾驶意味着驾驶员必须...监控环境。L3级自动驾驶意味着不需要驾驶员监控环境。当我们达到L4 级自动驾驶时,车辆能够......自行监控环境。瑞萨电子的 Reality AI 软件已经在帮助监控当今的这种环境。 不仅需要产品或车辆外部的环
关键字:
人工智能 瑞萨电子 自动驾驶 汽车电子
汽车电子.芯片介绍
您好,目前还没有人创建词条汽车电子.芯片!
欢迎您创建该词条,阐述对汽车电子.芯片的理解,并与今后在此搜索汽车电子.芯片的朋友们分享。
创建词条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企业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征稿 -
友情链接 -
手机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产品世界》杂志社 版权所有 北京东晓国际技术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27778号-2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110108205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