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半导体产业政策现悬念:原18号文明年到期
新政向半导体倾斜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94782.htm肖华显然早已熟稔新政内容。他强调,原18号文件对软件业的优惠支持“比较到位”,新文件则加大了对半导体产业的扶持力度。而且,享受优惠的产业链拉长,材料、装备、仪器仪表等也将纳入其中。
本报此前获得的第5版草稿简介内容显示,新政策比原18号文件覆盖更为宽广,覆盖财税激励、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市场促进、投融资、人才保障、标准与知识产权、创业促进、产业基地、行业管理和法律责任等12个大的部分。
对比原18号文,融资、人才培养部分更丰富,而装备与材料业,确实属于首次强调。而且,新文件中,除了内销芯片17%的增值税细则(本土企业可享受14%退税)取消,其他优惠仍然延续。
李珂表示,企业受惠范围也扩充了。比如,原18号文第42条,生产企业投资额超过80亿元人民币、工艺在0.25纳米以上的,才能享受能源、交通投资的税收优惠,新政策中门槛大大降低了。
“国家4万亿元投资中,有600亿元投向信息产业,其中半导体、面板应该占大头。”李珂透露。
肖华的深圳之行似乎不是无意“放风”,他强调,《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提出实施6大工程中,首项正是半导体升级工程。他说,要抓紧落实,启动有关重点项目和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快、准、狠”地出手,以遏制产业下滑趋势。
李珂也说,除了优惠外,希望新政策“可操作性更强一些”,要对目前的危机有化解效应,因为信心需要重建。
不过邱善勤拒绝透露详细的文件内容。他对CBN记者强调,新文件肯定比原文件更细,也与《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有很大差异。“原文件发挥了巨大作用,远远超出了2000年预计的目标,新政策更值得期待。”邱善勤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