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模拟技术 > 设计应用 > 揭秘高通在华遭遇反垄断调查的背后

揭秘高通在华遭遇反垄断调查的背后

作者: 时间:2013-12-16 来源:网络 收藏
t-stroke-width: 0px">  的专利授权一般分为两部分,即厂商获得某项芯片解决方案的一次性授权费(有时还包括高额的一次性“入门费”),和协议期内每销售一台手机额外缴纳的提成费率。这部分额外费率也被业内形象的成为“税”。

  从未公开其与各手机厂商签订的具体手机销售“费率”,但根据全球采用高通专利手机销量和高通的专利营收做计算,平均每台手机的费率应该在3%-4%之间,即一台出厂价格2000元的手机,厂商可能需要交给高通60~80元。

  一位手机厂商的人士证实,高通向手机厂商收取的授权费用“每一家并不相同,会根据客户的具体情况上下浮动。”

  芯片厂商甚至会和手机厂商会签订非常具体的合同,来确定其生产的每一款手机授权费用比例,但不是基于单颗芯片的价格,而是基于整个终端的价格。

  对于高通的差别定价策略,一位手机芯片企业高层认为,芯片不像水、电等影响国计民生必须品,作为市场化商品,定价可以基于合同进行差异化,“芯片企业拥有定价权。”

  手机行业从业人士透露,影响高通等芯片厂商专利授权费率的主要因素包括手机出货量和手机厂商的信誉度。出货量越大,授权费率可能相对更低;厂商的支付能力和信誉高,并且具备持续购买能力,在专利谈判中也可能得到优惠。

  除此之外,芯片提供商还可能出于战略考虑来定价,比如扶持一家手机厂商来压制竞争对手等。

  具体到高通,手机厂商相关人士表示,“高通的律师和工程师一样多”。有手机厂商感慨,通过强大的律师团队,高通在收取专利授权费用上,“要价高,但又确实合法。”

  一位手机芯片业人士表示,手机厂商选择高通,主要是“高通芯片的技术先进,性能确实比其他芯片好,甚至商用时间也能提前最多达一年左右。”对于手机厂商来说,时间是最宝贵的。

  反垄断:国内进入高频执法期

  一位高通中国员工陈金(化名)表示,已经知晓了关于反垄断调查的事情,公司内部对此很平静,没有什么特别的。在陈金和部分身边同事看来,占据市场份额较大的公司遇到反垄断调查很正常。

  陈金称,跨国公司遭遇一些政策性调查和影响是情理之中,高通的专利授权费用针对不同企业有差异,一方面是手机售价不同,另一方面是在谈判和进入一个市场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不同条件下的商业策略倾斜,应该没有主观上故意多收哪一家的钱。

  另一位高通内部人士表示,公司没有下达任何关于这个事件的正式通告或封口令。大家也没有对此做过多讨论,工作气氛正常。

  有律师表示,一旦反垄断调查启动,将会按照国家反垄断法相关章程操作。至于处罚,根据我国反垄断法第四十七条规定,对于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公司,反垄断执法机构可处以其“上一年度销售额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

  高通2013财年中国市场销售额约为123亿美元。一旦此次对高通的反垄断调查成立,最高罚款额度可达12.3亿美元。

  虽然业内对此次高通反垄断调查有诸多解读,但一个不可忽视的大背景是,在我国《反垄断法》颁布五年以来,国内相关反垄断调查频率逐渐增高。

  我国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审查案件数量,从2008年的17件,上升至目前每年200余件。截至2012年底,我国反垄断调查主要集中在石油化工、机械制造、采矿、船舶制造等制造业领域。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