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嵌入式系统 > 业界动态 > 全面解读集成电路产业链及相关技术

全面解读集成电路产业链及相关技术

作者: 时间:2017-07-04 来源:国元证券 收藏
编者按:如今集成电路已被广泛应用于所有电子设备,并推动了电子时代的到来,传媒、教育、娱乐、医疗、军工、通讯等各领域的发展均离不开性能卓越的集成电路设备,本文将会对集成电路的一些基础的流程和技术进行相关科普。

  产业化过程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01707/361307.htm

  IC产业化初期主要用于航天和军事,美国阿波罗11号登月成功和两次海湾战争是IC应用于航天和军事最成功的案例,1980年IBM研制出第一代商用化PC,IC在民用电子领域的发展逐渐加速,其发展过程主要经历了三次重要的变革,每次变革主要是因为单一公司的资本支出或技术无法支撑IC产业进一步发展,在此过程中,行业内公司的经营模式变得多样化,新的厂商的进入也导致整个行业发生结构性变化。


全面解读集成电路产业链及相关技术

  产业垂直分工历程

  第一次变革——电脑元件的标准化。1960年至1970年,系统厂商包办了所有的设计和制造,随着电脑的功能要求越来越多,整个设计过程耗时较长,使得部分系统厂商产品推出时便已落伍,因此,有许多厂商开始将使用的硬件标准化,1970年左右,微处理器、存储器和其他小型IC元件逐渐标准化,也由此开始区分系统公司与专业制造公司。

  第二次变革——ASIC(特殊应用集成电路)技术的诞生。虽然有部分集成电路标准化,但在整个电脑系统中仍有不少独立IC,过多的IC使得运行效率不如预期,ASIC技术应运而生,同时系统工程师可以直接利用逻辑门元件资料库设计IC,不必了解晶体管线路设计的细节部分,设计观念上的改变使得专职设计的Fabless公司出现,专业晶圆代工厂Foundry的出现填补了Fabless公司需要的产能。

  第三次变革——IP(集成电路设计知识产权模块)的兴起。由于半导体制程的持续收缩,使得单一晶片上的集成度提高,如此一来,只是用ASIC技术,很难适时推出产品,此时IP概念兴起,IP即将具有某种特定功能的电路固定化,当IC设计需要用到这项功能时,可以直接使用这部分电路,随之而来的是专业的IP与设计服务公司的出现。

  IC多采用单片单晶硅作为半导体基质,并在该基质上构建各种复杂电路。单晶硅材料可由常见的富含二氧化硅的砂石经过提炼获得,同时,硅元素仅次于氧元素,是地壳中第二丰富的元素,构成地壳总质量的 26.4%。由价格低廉的沙子到性能卓越的芯片,集成电路“点石成金”的制作流程可分为设计、 制造、 封测(和测试) 三个步骤。


全面解读集成电路产业链及相关技术

  集成电路芯片生产流程

  经过提纯得到的多晶硅经过高温熔融,通过拉晶工艺制成纯度高达 99.9999999%以上的高纯单晶硅晶柱。切割晶柱并通过抛光、研磨等工艺,得到薄而光滑的晶圆,后进行检测。 按照设计好的电路,对晶圆进行显影、 掺杂、 蚀刻等复杂的加工处理,分小格,将集成电路“印”在晶圆上。经过晶圆测试后,从晶圆上切割出质量合格的晶块,后进行测试通过后,得到可以使用的集成电路芯片。

  整个 IC 生产技术的提高体现在这三个领域各自的进化,设计端由早期工程师手工设计进化至如今引入了 EDA( 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制造端体现在晶圆尺寸的增加和集成度的提高;封测端则由芯片层级拓展至系统层级。 下部分也将按该制作流程,介绍每部分技术和市场情况。



关键词: 集成电路 封装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