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失智能手机的风口 英特尔能否靠押注5G翻身?
追赶5G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01703/345630.htm英特尔在3G、4G的移动芯片整整落后高通一代,但在5G芯片的研发上,二者产品周期已接近同步。
2017年1月,英特尔推出首款5G芯片。这一时间晚了高通三个月。不过,两家公司对达到有限量产的时间都设定在了2017年下半年,而联发科则宣布最早在2018年一季度才能公布第一代5G方案。
英特尔甚至与高通同一天发布5G前的千兆LTE解决方案,实现了理论速度达到光纤级别的1Gbit/s,让LTE连网速度远超过一般家用网络速度。
自2016年开始,英特尔更加积极地与政府机构、行业组织,以及领先的通信设备商合作,参与5G标准的制定,与率先部署5G网络的电信运营商展开相关技术测试。
科再奇近期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部署4G时的单打独斗行为让我们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因此在迎接5G的时候,强化了同通信行业的合作。”
以往英特尔在移动端所关注的是如何降低芯片功耗以延长使用时间,而5G网络下的重点则转移至如何保障低时延的传输。如果无法满足需求,无人驾驶汽车就难以上路。
有英特尔人士向《财经》记者表示,这套产品线规划完整,而竞争对手高通刚用470亿美元收购了恩智浦半导体,整合还需大量时间。
英特尔全球营销与传播事业部客户端计算与5G业务副总裁Julie Coppermoll告诉《财经》记者,英特尔正在追赶高通。与高通竞争可以倒逼英特尔跑得更快、创新更多和成本更低。
她强调,高通在无线方案领域确实强大,但英特尔的优势是从客户端到网络到数据中心的整体方案,这种方案的体验可能更好。所谓端到端,即从服务器为始的云端,到智能硬件终端。
英特尔在服务器领域长期处于强势领先,高通为首的ARM阵营一直期望分一杯羹,但英特尔相关人士认为,英特尔在该领域的围墙很高,短期内难以被攻破。
不过,新的追赶者也在出现。伴随人工智能重回公众视线的英伟达则有可能成为英特尔的新威胁。在过去一年中,由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激发的英伟达GPU(图形处理器)收入同比增长39%,数据中心收入同比增长145%。
英特尔承认,人工智能目前是英特尔的部署盲区。机器学习需要的计算、分析能力和算法与以往不一样,英特尔此前没有。英特尔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裁杨旭告诉《财经》记者,“GPU会比通用芯片更具优势,所以从芯片本身就要布局。”于是,收购成为短期快速增强实力的最好防御手段。
2016年8月,英特尔宣布收购创业公司Nervana Systems。Gartner分析师马丁·雷诺兹(Martin Reynolds)表示,利用Nervana的产品和专业性,英特尔在人工智能这一快速增长的市场将有能力占据一席之地,应对英伟达等对手的挑战,尤其是在市场规模还没有那么大的时候。
同年9月,英特尔再度出手,收购了计算机视觉领域初创公司Movidius,该公司主要产品为低功耗视觉处理器,这直接威胁了当前主流芯片厂商,后者面临产品功耗居高不下的困境。
下一步,英特尔需要在人工智能领域做出更多努力,迅速补足短板。
另一个需要快速巩固防御力的是工艺制程。Gartner预测,代表全球芯片制程最高水平的台积电目前已经开始试产7纳米(全球普遍水平是12纳米),计划在2018年或2019年实现量产。
英特尔是半导体产业投资大户,为了避免工艺制程落后竞争对手,科再奇曾透露今年将建立一座7纳米制程的实验工厂,他有意放手一搏。但外界推测英特尔最早的量产时间也要到2021年。
市场研究机构IC insights日前公布2016年半导体研发支出排名显示,英特尔以127.4亿美元位居榜首,而台积电22.15亿美元排名第六。
英特尔认为,服务器和芯片制造是保证英特尔改革的粮草集中地。“在终端业务的表现好坏已经不再生死攸关”,芯片厂商瑞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陈锋告诉《财经》记者,“只要制造能够保持世界领先,服务器市场不会丢失,那么英特尔就不会有大动荡。”
数据革命
5G可能决定科再奇成败,但5G不是英特尔的终点。
去年4月,科再奇通过一份公开信,开启了英特尔的新一轮转型之旅。在信中,科再奇称,英特尔要从一个芯片处理器公司,转变为一家数据公司。

“相比两三年前的惶恐,直到去年(2016年)下半年,才真正回归到本质——数据本身。”杨旭告诉《财经》记者,英特尔此轮转型之初曾一直想追求手机业务,但这实际上已经是走向弯路,到最后才发现,“看家本领是处理数据”。
这是一场数据革命,也是一场回归之旅。
科再奇在多个场合描述了一个“良性循环”的未来战略。简单来说,不断增加的智能互联设备,呈现几何级数增长的数据流量,以及不断增强的连接、存储和计算能力,形成了一个加速增长的闭环,这个物联网和云计算主导的市场将取代现在的单一设备市场。
为打造这一循环,科再奇正在完成一场破旧立新式的调整。
尽管被外界批评管理不善,但科再奇仍坚持执行一项涉及1.2万人的大裁员计划。这一数字约占英特尔总员工数的11%,远超其竞争对手AMD的员工总数(9000人),接近高通员工总数的四成(3.3万人)。
此外,《财经》记者获悉,英特尔也开始放弃一些与主战略无关的非核心业务部门。这甚至包括六年前以77亿美元收购的杀毒软件开发商McAfee重组成的安全部门。《财经》记者获悉,这个部门将被折价出售。
另一边,科再奇又大手笔投资。2015年6月,英特尔宣布以167亿美元收购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厂商Altera,这是英特尔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笔收购。在科再奇规划的英特尔未来战略中,FPGA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它为英特尔面向5G的下一代解决方案提供了核心技术。简单来说,FPGA是可以作为类似GPU一样的加速器被整合到处理器中,其可以用于英特尔数据中心和物联网产品中。FPGA在5G网络物理层加速网络虚拟化,可以推动垂直应用更加灵活地分配,提高网络效率。
3月13日,英特尔宣布以153亿美元购入以色列无人驾驶技术公司Mobileye。科再奇直言示,收购的目的在于“数据”。英特尔预估,每一辆无人驾驶汽车每天产生的数据将达到4TB,而这相当于3000人产生的数据。所以,这些无人车实际上是行走的“数据中心”。
林怡颜表示,FPGA在5G网络的物理层原型参考设计以来,预计年底或明年就推向商用。
为最大化发挥能力,科再奇大幅重组了公司架构。英特尔此前从工程研发、产品研发到销售市场很多部门都是垂直的,每个环节都有独立的团队,但面对5G,整个团队需要横向打通。
Julie Coppermoll告诉《财经》记者,“因为他们的任务不再是开发一个产品,而是让这个产品满足不同部门的需求,并且产品研发、寻找客户和与客户沟通也需要横向布局。”
一些重要业务方向则成立独立部门。近期,英特尔将无人驾驶从物联网交通解决方案部门剥离,成立独立的事业群。
英特尔物联网事业部中国区总经理陈伟认为,与无人驾驶类似,工业、零售等目前英特尔关注的行业的共性是会产生海量的数据,进而会产生大量连接、存储、处理、分析和反馈的需求。
虽然这些行业并不能代表所有物联网的需求,但从英特尔在计算能力的优势来看,这些市场对实时性计算的要求高,因此无论是在计算的终端,还是回传到服务器,英特尔都可以从中分一杯羹。
科再奇说,英特尔是一家数据公司,“英特尔不会进入一个不能生成数据、分析数据、或使用数据来提供增值服务的市场”。
(本文首刊于2017年3月20日出版的《财经》杂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