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消费电子 > 业界动态 > 进击的小米之家:每个货架上都是一亿美金的生意

进击的小米之家:每个货架上都是一亿美金的生意

作者: 时间:2016-12-19 来源:36氪 收藏
编者按:如果还单纯把小米当做一家手机厂商,这种线下渠道的铺设速度,即便四年以后也比不上OPPO目前20万家零售网点。况且,做线下渠道成本昂贵,标榜低毛利的小米真的能支撑吗?

  六、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01612/341709.htm

  现在,“之家”一年,平均单月单店销售额7000万人民币,每平方米销售额25万人民币,和星巴克、Apple Store相当。因此“之家”也被内部看做是小米手机后,最具有想象力的业务。

  2015年开始,所有生态链的产品经理都在小米之家站过店。林斌和刘德还常在一起去商讨哪些品类适合在小米之家销售,生态链还能怎么给小米之家提供合适线下销售的商品。

  后来,他们舍弃了一些不适合线下展示的品类。小米生态链目前最贵的单品是骑记QiCycle R1公路自行车,售价19999元。刘德认为,这个产品单价过高,线下实际卖不出几台,线上销售的效率更高。



  取而代之的,是这款2999元的电动助力车。

  以往,生态链的大产品开发周期在18个月至26个月。为了帮助小米之家吸引客流,生态链也开始找一些开发周期短、以及一些有季节属性的单品,比如今年8月份推出的69元的品罗晴雨伞、19元的米家签字笔等。

  库存上,80%主要依赖于小米网对于产品销量的预计来订货,20%依赖于生态链配合小米之家的判断进行提前备货。当生态链发现某个产品好卖,即便小米网还没有向生态链订货,生态链自己也会做一部分备货,以备万一出现脱销的情况来不及生产。

  线下店生意运营起来,需要摸索的门道还不少。“如果说小米的第一次创业是电商创业,那么小米之家算得上是小米的第二次创业。“林斌说。

  现在的小米之家变成了一个集苹果直营店、Costco和无印良品于一体的零售混合体。林斌告诉本站,小米之家毛利比Costco的12%还低一些。Costco通过供应商供货走量,小米之家则通过销售大批量的生态链产品走量。

  换句话说,只有在未来小米之家开到1000家规模以上,并且生态链产品都能复制小米手机盈利的模式,通过规模化量产降低成本,并且成功销售,才有机会盈利。

  但是刘德也承认,现在还很难批量大规模复制小米之家的模式。“线下连锁店有可能会有一个怪圈,当他到了100家的时候,有可能会出现你做的越多,成本越高的情况”,现在他和林斌要做的是,就是在前100家小心试错,总结和尝试,在100家以后再真正开始放量铺开。

  另一方面,生态链本身也还存在一些不可控性。除了生态链和生态链企业之间的控制问题以外,这个被称作“竹林效应”的生态链模式,本身也是一个巨大的利益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唯一有崩盘可能的是,重大的质量问题,连续在不同公司出质量事故,瞬间造成了负面效应,牵一发而动全身”,刘德在小米生态链分享会上说。

  小米在做一件大胆的事情。如果事成,那么小米能在零售行业建立起一个新的行业门槛,就像刘德说的,“零售行业的门槛更复杂更高,无论是选址、装修、选品,任何一个环节都有讲究,当小米都做成了这些事情,别的手机厂商想超越就不那么容易了”。以及,“我们跑得足够快,快到别的公司追不上我们”。

  但这个完美的逻辑背后,也隐藏着各种不可控的风险。

  来小米以前,每周去看画展是刘德的固定项目。他最喜欢的一个画家名叫任重。“我常常在想他的破绽在哪里? 他技巧极好,画什么都无障碍”,后来刘德发现,这种美中不足来自于,缺少偶得感。

  “很多人里问我,怎么控制这些公司,怎么处理这种关系”,刘德说道,小米能亦步亦趋地走到现在,都靠每次遇到风险后的修复和预防,没人能够预测下一次风险在哪里。换句话说,如果所有的事情都可控,所有的分寸都拿捏都很到位,那么你的作品注定中庸。

  没有一家厉害的公司是在风平浪静中诞生的。刘德说,“幸好这件事情足够复杂,上来就不可控了,太美好了。”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关键词: 小米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