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消费电子 > 业界动态 > 进击的小米之家:每个货架上都是一亿美金的生意

进击的小米之家:每个货架上都是一亿美金的生意

作者: 时间:2016-12-19 来源:36氪 收藏
编者按:如果还单纯把小米当做一家手机厂商,这种线下渠道的铺设速度,即便四年以后也比不上OPPO目前20万家零售网点。况且,做线下渠道成本昂贵,标榜低毛利的小米真的能支撑吗?

  本站发现,生态链投资的团队主要分为两种模式: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01612/341709.htm

  一种是生态链的人带着项目找到信任的人,以内部孵化的形式来培养生态链公司,比如生产空气净化器的智米科技。截止到2016年3月,有29家公司是从零开始孵化的。

  好处是,这样培养出来的公司在最初就和小米绑定利益,也能保证产品、团队、设计的一致性。缺点是,孵化这些团队需要从零开始,会牵扯生态链有限的精力。

  另一类,是已经开发出产品的成熟团队,团队氛围和小米类似,且生产的产品方向正好也是小米正在关注的。这类团队本身技术比较成熟,团队架构稳定,有一部分已经在自己的垂直领域小有名气,能够保证产品快速生产,不太需要投入太多的精力培养和孵化。

  但缺点在于,这类企业成长速度快,很快需要推出自己的独立品牌。这就必须权衡好和小米之间在各个环节的关系,比如生产小米手环的华米科技等。

  在2016年小米生态链的夏季闭门会上,华米科技创始人黄汪就提了一个意见,“作为一个独立创业公司,必须自己把握供应链关系,不应该由小米生态链去代管供应商关系和采购关系”。

  矛盾之处在于,除了品质外,小米也要保证自己售卖的“米家”系产品,性价比够高。而只有生态链产品的统一采购,才能降低采购成本,保证低毛利的模式可延续。例如,集中采购,就有助于跟高价值的芯片时能集采施压谈判。

  最后,小米生态链供应链总监赵彩霞,提了一个方案:各个生态链都可以和供应链单独谈判,在此基础上,集中采购的价格也公开透露给各个企业。“一家生态链公司单独谈判可以拿到最低价的时候,自然不需要走集采,同时也完成了转变为一家独立公司的过程。”

  四、线下门店不一样

  这近80家公司给小米创造了近30种产品品类,数百个SKU。而其中,还包括电视、空气净化器、平衡车等产品,特别需要线下体验才能做消费决策。

  赵德非第一次踏入当代商城的“小米之家”时,第一感觉是“原来小米除了手机以外,还做了这么多产品。”

  他今年29岁,从大学毕业以来就一直在关注小米手机,逢小米出新品必抢。去年9月,这枚资深“米粉”听说小米要在中关村开第一家线下直营店,就想去碰碰运气,看看能不能买到小米Note顶配版的现货。结果到了那边却被店里其他的小米家电产品吸引。

  虽然那天他什么都没有买,但回去后却和妻子兴奋地分享了自己的见闻。第二天,他带着妻子又来到小米之家,当场买了一台小米电视。

  “以前小米之家都藏在写字楼里,总觉得不太放心,怕什么时候关门不见了找不到人。现在开在商场,就觉得至少店在,几年内跑不掉,有什么问题也能马上找到人,”赵德非说。

  从那之后,赵德非到周末就会带着妻子和孩子去商场逛逛,顺便看看小米之家里又推出了什么新产品。

  “线下店开设以后,我最大的发现就是,我们真的开始触达一些过去触达不到的地方和人群”,小米科技联合创始人兼总裁林斌告诉本站,他目前是整个小米之家的主要负责人。在开实体店后,类似赵德非这样的米粉,就可能影响家人一起来“小米之家”逛逛,进而成为小米的新用户。



关键词: 小米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