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实现中国存储器梦的三条路径
构建中国存储器的梦一步步在向前推进,继今年4月武汉“新芯”宣布动工,公布了宏伟的规划兰图。如今紫光入围,成立长江存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并推选赵伟国当董事长,丁文武当副董事长,表明项目再次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01608/295227.htm国内外对于项目上马的看法差异很大,就目前非常有限的资料来判断,一定取得胜算的把握可能尚不好预测。
中国存储器业的发展刚刚启步,目前存储器有三个方面的力量正在聚集,一是政府主导的武汉新芯,它们与Spansion及中科院微电子所等合作,据说己经有9层3DNAND样品;二是紫光,它的策略是先通过兼并,达到一定高度之后再自行研发;三是两个地方政府,福建与合肥,它们试图寻找技术伙伴,或者挖技术团队后再前进。
兼并
紫光把希望寄于通过兼并,让中国的存储器业的起点抬高,再进行自主研发。这样的思维听起来是务实的,然而由于中国处在特定环境下,许多正常的兼并贸易都被美国CFIUS否决。综合起来近时期紫光的实践,欲联手美光等,希望能得到技术支持的想法恐怕难以实现。更有传闻欲学习台湾地区的“华亚科”模式,由中方出资,美光技术主导,最终成为美光在全球布局的一部分。如果是这样的结局恐怕有违于中国开初建设存储器芯片事业的初衷。
因此现阶段的兼并之路恐难以为继。
合资与合作
福建“晋华”开创出一条新路。原本依制鞋,服装出口为主的侨乡,试图产业转型进入存储器芯片制造领域,近期还得到大基金等的支持。
晋华的模式很清晰,中方出资,技术上依赖联电,最终经营的盈利还分成给联电,是个两岸合作双赢的模式。关键是它们选择利基型DRAM作为突破口。
什么是利基型DRAM?
全球DRAM从应用可分成五类,分别是标准型(PC等应用),服务器,行动式,绘图用及利基型(消费类consumer)。2015年的DRAM市场中五类产品的占比分别为26%,22%,38%,6%及6%,并预测2016年分别为19%,24%,42%,6%及8%。表示利基型DRAM的市场己扩大30%。
由于利基型DRAM是客制化为主,属于小众市场(年总销售额才约35亿美元,而整个DRAM市场在350-400亿美元),采用相对成熟的制程。开初国内业界对于选择联电作为DRAM的技术合作伙伴有些质疑,也是可以理解的。
然而任何事应该看它作什么?用最后的结果来回答。刚开始就贴上“标签”,未必一定正确。据目前的判断联电在选择利基型DRAM作为中国存储器业的突破口可能是步好棋。
因为利基型DRAM主要用于液晶电视、数字机顶盒、播放机等消费型电子等相关产品中,多数是采用成熟制程。
利基型DRAM需求相当稳定,很多都是客制化晶片,不属于大众规格产品,不像标准型DRAM会因为价格下跌使得容量倍增,影响利基型DRAM涨价的主要因素是以供给端为主。
目前全球最大的利基型DRAM供应商为海力士,南亚科和华邦则是陆续转战此领域,此外还有IC设计公司晶豪科、钰创、力积,IC测试厂泰林等。
晋华存储器项目采用成熟制程的利基型DRAM。它避开先进工艺制程的激烈竞争,而依赖于终端应用产品,与中国具有全球最大的应用市场相匹配,所以未来的产品市场销售相对可能易于控制。不足之处据传是采用32纳米制程启步,以及技术上由联电控制。
因此从项目的达成率分析,晋华项目相对的成熟度较高,而且中方省心,省事,只要解决资金供应,以及未来产品的市场销售问题。
该项目未来最大的担忧是中方如何尽快的由学生地位转变成老师。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