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嵌入式系统 > 专题 > 李可为——创新教育模式,培养产业人才

李可为——创新教育模式,培养产业人才

作者: 时间:2010-09-02 来源:电子产品世界 收藏

  收获累累硕果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112326.htm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李可为老师与同事们在强化教学的同时,还开始了轰轰烈烈的科研工作和实习基地建设,其中一个项目就是“可视化员工培训系统联合实验室”。

  面对我们的疑惑,李可为老师细心地向我们解释了这个显得有些冗长的专业名词。原来,在对新员工进行培训的过程中,传统企业往往采取“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把新员工直接放在生产线上进行实习操作。

  “可是,在像英特尔这样的大企业里,这种培训方式是行不通的,它会影响正常生产秩序,因为每台设备每分每秒要出多少个封装件、多少个芯片都是有规定的,如果采用‘师傅带徒弟’的培训方式肯定会影响生产效率。”李可为老师分析了英特尔封装厂生产中可能会遇到的实际问题。

  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为产业输送知识和技能兼备的人才,学校联合英特尔联手,筹建联合实验室,由英特尔把封装相关设备、工艺流程,生产过程等内容打包,由学校制作成培训课件,供教学使用。而制作课件的重任自然就落到了李可为老师的身上。

  面对复杂的生产流程,如何将每一步环节以具体、形象、生动的面貌呈现给学生,并形成一个可视化的系统,让李可为老师绞尽脑汁。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他和同事们的努力,联合实验室与其他逐个合作项目在成都电子机械高专开花结果,微电子专业也成为业界和高专一个响当当的品牌。

  “一个专业,发展得如此迅速,这一点连校领导也感到很惊讶。” 李可为老师对专业的发展如是说,“这些动力来自于哪儿?我觉得就是源于校企合作。”

  在与英特尔成都工厂开展校企合作的这五年间,对李可为老师而言可谓是硕果累累。除了建立起完备的教学、实习体系之外,他与英特尔合作的课题——“英特尔模式高职微电子技术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荣获了2008年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并推荐作为四川省报请国家级的奖项之一,去角逐国家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在全国高职同类专业中,迄今是该领域获得的最高奖,也是唯一奖。”今年,它所带领的“微电子技术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主持的“集成电路封装与测试技术”建设课程被评为四川省精品课。对自己的成果获得社会充分的肯定,李可为老师感到很自豪。

  除此之外,他还主持编写了国内封装方面的第一本教材——《集成电路芯片封装技术》。之前国内这方面的教科书多是翻译自国外教材,这一开拓性的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今年,李可为带领同事们编写的一套微电子高职教材,也即将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教材不敢随便出版,因为如果内容不成熟,就经不起实践的考验。我们很重视自己的声誉,何况这还关乎英特尔公司的声誉。”对于出版教材这件事,李可为老师显得很慎重。“但是这套教材,我们已经进行了几年的教学实践了,现在看来效果还是不错的。”对于这套即将面世的心血结晶,李可为老师显得信心十足。



关键词: Intel 半导体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