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话联电30年
台积电一成立,就主张走向晶圆代工,建立台湾独特的半导体发展模式,加上联电在1985年时成为第一家上市的半导体公司,首度引进员工分红制,更把IC设计与晶圆代工的分工发展模式发挥到淋漓尽致。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109052.htm员工分红的制度指的是,原本属于雇员性质的员工,因为替公司赚钱,而能参与公司的股票分红,把员工变成股东,大大的提高了向心力。此举吸引不少海归派人才回台,台湾半导体产业的人才库得而丰沛,这个时期,台湾IC设计公司一家家开张,包括瑞昱、硅统、扬智1987年相继成立。
在此时,联电除了发展本业外,又开启策略联盟、分割创新。时任联电董事长的曹兴诚,1995年宣布与北美11家设计公司结盟,合资成立三家晶圆代工公司,接着又把内部一些设计部门独立联阳、联咏、联发科等联家军。
分割创新 迈向兆元产业
联电后来靠着联家军的上市,转投资收益水涨船高,今后,其转投资IC设计公司的动向,也成为业界观察半导体发展重要指标。联电当年成立联嘉、联瑞、联诚三家8寸晶圆代工厂后,也带动台湾8寸晶圆厂的蓬勃。
配合台湾计算机代工市场起飞,DRAM需求热,1996年,联电跨足DRAM代工,工研院也衍生出世界先进公司成立,接着力晶、茂德、南科陆续成立,此时的台湾半导体市场,已从逻辑制造再跨内存,这两大主轴,一举推升台湾半导体走向兆元产值。
经营策略灵活的联电,在1999年宣布「五合一」,确立晶圆代工市场老二地位,与台积电之间的竞争从此展开,从市占率、技术、制程、人才,双雄任何举动都是业界话题。
联电位于南科的12寸厂,是台湾第一家12寸厂;与日立合资在日本设厂,也是台湾第一桩半导体合资设厂案,种种抢先卡位的动作,显见这家台湾第一家IC公司,替台湾半导体开出新路的企图心。
“少了双雄之间的较量,台湾半导体业不可能在世界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位业界人士表示。
十年前,联电更以辅助立场帮忙苏州和舰成立,吹起台湾半导体第一波西进风,即使十年来,联电历经和舰案等风风雨雨,考验接踵而来,但创新的联电,持续透过一连串组织与人事调整,让市场耳目一新,现任联电董事长是洪嘉聪、执行长孙世伟,两人在财务与技术面上各有擅长,成为最佳拍档。
曹兴诚觉得,年经人有干劲,对很多事情勇于挑战,不怕困难,愿意尝试,也不会轻易说“不可能”,借由让年轻人接手公司经营,才能让公司得以永续经营,注入源源不断的活水。
拥有股民最多的联电,如今在政府合法前提下将申请将和舰并入联电,不但是联电下一个30年的转折点,也是把台湾半导体带往第二个兆元规模的关键。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