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 月 30 日消息,据路透社报道,德国汽车工业协会(VDA)当地时间周二公布的最新研究指出,德国汽车行业转型可能会在 2035 年之前导致多达 18.6 万个工作岗位流失,其中约四分之一已经消失。该协会委托 Prognos 进行的研究表明,从 2019 年到 2023 年,已有 4.6 万个工作岗位消失,主要是由于电动汽车转型带来的冲击。德国汽车工业协会在报告中强调,德国的竞争力因高电价、税收水平和不断增长的行政成本而削弱。“事实是,我们需要一个政策环境良好的竞争力生产基地,以确保尽可能多的增值和就业
- 关键字:
德国汽车 电动汽车
- 10月22日消息,据研究机构Rho Motion最新数据看,2024年9月全球电动汽车市场总计售出170万辆电动车,其中中国电动汽车占比达到了66%(110万辆)。2024年年初至9月底,全球共卖出1150万辆电动车,其中,中国市场销量高达720万辆,年增长率达35%,成为全球电动汽车市场的领头羊。报告中显示,虽然中国电动汽车的销量全球领先,但不少芯片都依赖进口。2023年中国汽车产业超过90%芯片需从国外进口,计算和控制类芯片依赖度更高达99%,功率和存储类芯片依赖度达92%。为解决芯片过度依赖进口问题
- 关键字:
电动汽车 芯片
- ● 增加了 500V 下 20kW 和 30kW 两种功率选项的型号,扩大了应用范围,从而增强了高功率系统创新● 增强了连续恒定功率水平下电池放电和充电的测试能力,并添加了功率优先级是德科技扩展再生电力系统解决方案以支持电动汽车和可再生能源系统是德科技(Keysight Technologies, Inc.)宣布推出了两款新型号产品,扩展了再生电源系统系列,支持 500V 下&n
- 关键字:
是德科技 再生电力系统 电动汽车 可再生能源系统
- 10月18日消息,高盛最新研报指出,到2026年,电动汽车的电池成本将大幅下降近50%,并有可能与内燃机汽车价格持平。高盛预测,平均电池价格将从2023年的每千瓦时149美元(约1062元人民币)下降到2026年的每千瓦时约80美元(约570元人民币)。报告研究认为,全球平均电池组价格在过去一直保持下降的格局,并在未来继续延续这一趋势。2013年电池成本为每千瓦时780美元,今年预计将降至每千瓦时111美元。到本世纪末,将进一步跌至64美元,仅为2019年的三分之一。报告还认为,被寄予厚望的固态电池由于从
- 关键字:
电动汽车 电池 成本
- Vicor 近日发布了三款用于 48V 电动汽车电源系统的车规级电源模块。这些模块提供业界领先的功率密度,可以满足汽车厂商和一级供应商在 2025 年的生产需求。BCM6135、DCM3735 和 PRM3735 使用 Vicor 设计的经过 AEC-Q100 认证的 IC,并已完成与汽车客户的 PPAP(生产件批准程序)过程。“借助这些可扩展且灵活的小型电源模块,Vicor 为汽车行业树立了新的功率密度标杆。”Vicor 汽车业务副总裁 Patrick Wadden 说道,“我们的高性能转换器为汽车制造
- 关键字:
Vicor 电源模块 电动汽车
- Source: Getty Images/Sven Loeffler具有百年历史的百适通公司专注于开发可提供先进防腐蚀功能的高品质流体产品,该公司日前在北美电池展上推出三款面向电动汽车的热管理解决方案。百适通强调,热管理流体通过优化工作温度在延长续航里程以及电池寿命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其中展出的一款产品是采用新型有机硅酸盐抑制剂技术的电动汽车热管理流体,该产品符合严格的电动汽车冷却液新标准GB29743.2,强调安全性、低电导率以及强大的防腐蚀保护。另一款新产品是采用低电导率有机磷酸技术的电动
- 关键字:
百适通 电动汽车 热管理
- 10月11日消息,近日丰田汽车董事长丰田章男公开表示,如果电动汽车简单地成为唯一的选择,包括对我们的供应商来说,那些人的工作岗位将会丧失。“在日本,有550万人在汽车行业工作,其中很多人长期以来从事与传统燃油发动机相关的工作。如果电动汽车简单地成为唯一的选择,包括我们的许多供应商,那些人的工作岗位将会丧失。”丰田章男说道。丰田章男也一直在大力夸赞该公司的“多路径方案”,认为消费者应该能够选择任何符合他们需求的动力系统,而电动汽车的转变不会向许多人想象地这么迅速。今年1月份,丰田章男指出,纯电动汽车的市场份
- 关键字:
丰田 电动汽车 日本
- 这一最新消息的发布正值近期美国和全球范围内电池起火事件频发,电池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关注之际
- 关键字:
24M 电池隔膜 电动汽车 储能
- 如今,电动汽车驱动器正在从传统的分布式系统过渡到集中式架构。在传统的电动汽车设计中,逆变器、车载充电器、DC/DC转换器等关键部件往往采用分布式布局,各自独立工作,通过复杂的线束相互连接。这种设计方式不仅繁杂笨重,且维护起来也异常复杂。在这种情况下,X-in-1技术应用而生。X-in-1技术是一种动力传动系统的集成技术,旨在将多个动力传动组件集成到单一的系统中,以提高整体性能、减少体积和重量。基于X-in-1技术,瑞萨推出三合一电动汽车单元解决方案,该方案将多个分布式系统集成到一个实体中,包括车载
- 关键字:
驱动器 电动汽车 X-in-1
- 9月6日消息,夏普公司今日宣布了进军电动汽车市场,计划在未来推出自家品牌的电动车。这一战略举措将依托其母公司鸿海精密工业公司的电动汽车平台,确保技术实力和市场竞争力。为了展示其在电动车领域的创新能力,夏普将在9月17日的技术展示会“Tech-Day”上展出一款名为LDK+的概念电动汽车。这款概念车将集成人工智能(AI)和物联网(IoT)技术,展现AIoT的前沿应用。LDK+概念车的设计亮点包括太阳能电池和储能电池的集成,这不仅体现了夏普在新能源技术方面的探索,还预示着未来电动车能源管理的新方向。此外,其A
- 关键字:
夏普 电动汽车 富士康
- 近年来,在消费者选购新能源汽车的过程中,安全考量已跃居首位,而频发的新能源汽车事故无一不触动着消费者的神经,让不少人陷入犹豫和观望。这些安全隐患也无疑加深了市场对于电动汽车安全性能的广泛关注与担忧。此前已深入探讨过电动汽车进水风险及其监测预防策略,本期内容让我们将视线转向同样至关重要的汽车安全议题——电池热失控现象。电池包的失控过程通常情况下,电池包起火源于其内部电芯的短路,比如一些制造过程中的缺陷就可能导致电池内部的正负极不慎接触短路。此时,电芯内部温度急剧上升,引起电芯内部的特性损坏,我们称之为“热事
- 关键字:
电池热失控 传感器 电动汽车
- Source: 1020067494 – Getty Images/nevodka位于马萨诸塞州沃本的SES AI日前宣布,其下一代锂金属电池技术的商业化进程迈出重要一步,标志着汽车行业迎来了一个重大里程碑。该公司100安时(Ah)锂金属电池电芯是业界首个通过中国GB38031-2020《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安全测试的锂金属电池电芯。GB38031-2020标准作为中国电动汽车领域的强制性国家标准,包含众多测试项目,以确保电池在各种条件下的安全性,包括过充、放电、外部短路等多种情况。S
- 关键字:
SES AI 锂金属电池 电动汽车
- 美东时间8月21日周三,由于福特电动汽车业务持续亏损,福特宣布调整了他们的电动汽车战略,取消推出全电动三排座SUV,此举可能让福特损失约19亿美元。除了取消已经推迟的三排座电动SUV,福特还决定进一步推迟一款新一代电动皮卡的发布,并将用于电动汽车的资金占比从原来的40%减少到30%。此外,福特在周三还宣布他们将调整电池采购计划,以降低成本。这些行动相当于福特的首席执行官Jim Farley在电动化战略上的进一步退缩。四年前他接手公司时,曾加速推进福特向电动汽车的转型,但由于电动车市场增长放缓,福特在增加产
- 关键字:
福特 电动车 电动汽车
- 在全球范围内从内燃机汽车 (ICE) 转向电动汽车 (EV) 的条件是相应的充电基础设施取得重大进展。虽然低功率 (<15 kW) 车载充电机可以在车辆闲置期间支持家庭充电,但长途旅行和服务行业需要更快的充电速度,以对标当前汽油加油站的加油速度。为了提高充电速度,需要同时改进电池技术和充电基础设施。本指南论述了 60 kW 双有源桥 (DAB) 转换器的设计、开发和测试,该转换器可同时满足电动汽车快速充电机的隔离和调节需求。此外,该设计所选择的拓扑结构使其能够并联,以实现高达 300 kW 的输出功
- 关键字:
ADI 电动汽车
- 在电动汽车 (EV) 充电领域,超宽带 (UWB) 有望为汽车制造商带来巨大的好处,而这仅仅只是开始。本文将详细介绍集成通用的UWB技术如何提供当下和未来的创新功能。UWB已被证明是汽车行业的颠覆性技术,其中智能汽车门禁是最受欢迎的用例之一。但UWB不仅仅用于通过手机上的数字钥匙开启汽车。安全性、精确实时定位与短程雷达三者的结合取得了新进展,汽车制造商可将基于UWB的单个系统转变为多用途平台,使用相同的硬件实现多种用例。UWB的新进展带来了更多功能得益于超宽带技术的进步,汽车制造商可以利用智能汽车门禁系统
- 关键字:
UWB 电动汽车 充电
电动汽车介绍
电动汽车(Electric Vehicle) 是指以车载电源为动力,用电机驱动车轮行驶,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各项要求的车辆。一般采用高效率充电电池,或燃料电池为动力源。电动汽车无需再用内燃机,因此,电动汽车的电动机相当于传统汽车的发动机,蓄电池相当于原来的油箱,由于电能是二次能源,可以来源于风能、水能、热能、太阳能等多种方式。
目录
1 历史沿革
2 结构
3 优点
4 主要 [
查看详细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企业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征稿 -
友情链接 -
手机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产品世界》杂志社 版权所有 北京东晓国际技术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27778号-2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110108205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