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巨头集体爆发中年危机
已经或正度过最辉煌时期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99740.htm巨头商业危机频发,让公众不禁疑问,光环笼罩的背后,非要藏着一些不堪吗?为什么历经几十年辉煌、引领行业风潮的巨头危机频发,而且集中在过去4年?是偶然现象,还是产业压力促成的中年危机集体爆发?
仔细审视上述企业,一个共同特征是:都已创立多年,属第一代IT巨头。比如西门子,这个创立于1847年的企业,已经162岁。而最小的则是戴尔,但也已经有25岁。
另一个共同特征是,它们已度过或正在度过最辉煌时期,正在经历或已经历过战略转型。比如西门子、飞利浦,过去几年加速淡化了IT产业色彩。前者剥离半导体、手机,目前有望卖掉合资PC业务,聚焦自动化、医疗、高端家电等领域;而后者则剥离半导体、面板业、手机,正朝能源、医疗、娱乐生活等民生领域延伸。
而AMD、苹果、英特尔等巨头身上的变革同样明显。其中,AMD剥离制造业,标志着全球半导体业IDM模式进一步为代工模式蚕食,而英特尔也已委托生产,并已进入太阳能领域。倔强的乔布斯,三年前就将公司名由“苹果电脑”改为“苹果”,淡化了PC。
变革的背景是,以PC、手机周边硬件为主的传统IT及通讯业,早已进入微利时代。移动互联网、新能源等应用成了追逐的新领域。在转型过程中,上述企业不约而同地发生过组织结构与人事调整,其中几家甚至出现了大规模裁员,并引发动荡。
官僚、低效、人心动荡
企业中年危机特征基本雷同,比如体制与文化官僚化、组织效率低下、战略模糊,导致获利下滑、人心动荡等。
以英特尔、戴尔、惠普为例。过去三年的变革中,其高层均表示过,要对抗大企业病,消除官僚文化,提高效率。比如,原惠普CEO卡莉在自传中就说,公司变得太大,结构复杂,国际化程度太高,已不能用个人魅力、强权或法令管理,必须借改革派力量打破它。
企业转型,意味着中年企业要释放它们的焦灼。企业转型过程中,原有业务模式调整,影响着财务稳定、高管薪水及职位的变动。比如前不久,英特尔战略调整,就导致原CTO帕克·基辛格离职,AMD剥离制造业,也伴随着鲁毅智的出局。
许多高管大都是企业走向辉煌期的功臣,但随着内部利益再分配,他们对职业及利益产生了焦虑。以鲁毅智为例,他从AMD董事长兼CEO职位,沦为被剥离的制造业负责人,显然名望上大为受损。或许,这正是他对那家基金公司经理透露信息的缘由,既然无法左右公司走势,不妨直接拿点利益。
而体现在市场层面,由于营销压力增大,某些企业借助市场地位,在传统领域实施垄断。它被调查的集中时间段,正是市场遭受最大威胁的时期。而此次投资主管拉吉夫·戈尔参与内幕交易的时间段,即2007年上半年,也是英特尔转型的最关键时期。而戴尔的财务危机,同样发生在直销开始变动的转折点上。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