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业界动态 > 从管理经济学视角 解构小米帝国

从管理经济学视角 解构小米帝国

作者: 时间:2015-11-13 来源:创事记 收藏
编者按:去年人人称赞的“优等生”——小米,随着第三季度,手机增速的放缓,增长乏力。市场也开始不友善了,批评声如潮水涌来,优等生小米来了。

  管理视角,分析解决问题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82767.htm

  上面是针对现象,谈论的一些方面;接下来,针对公司整体情况,展开分析(有的地方,由于信息不清楚,可能不会展开具体论述):

  1、营销层面

  在国内TMT行业,营销高手很多,最牛当然是史玉柱,这个不解释;剩下的那就是雷布斯,从饥饿营销到口碑营销,再到粉丝营销,最后到今天的“新国货”这样的情怀营销;虽说雷布斯是一个技术出身的人,但他的营销盖过了他的技术。

  从产品的定位:从“为发烧而生”到现在推出粉色板的女神

  成功把产品定位出来、与众不同、传达出去,针对当时昂贵的现状,小米营销非常成功;但是失败也在这里。

  史玉柱很牛,但不是一个好企业家,生意人而已;外界对小米的期望,高到有点变态,毕竟小米只有五岁。

  但小米过度营销,确是不争的事实。

  2、财务层面

  小米由于是非上市公司,查阅不到财务报表。只有相关融资信息:

  2011年上半年,小米完成A轮4100万美元的融资,估值2.5亿美元,投资方有Morningside(晨兴创投)、启明和IDG;

  2011年底,小米B轮融资9000万美元,估值10亿美元,投资方包括启明、IDG、顺为基金、淡马锡、高通、Morningside(晨兴创投);

  2012年6月底,小米完成C轮2.16亿美元融资,估值40亿美元,具体投资方不详。

  2013年8月,小米上一轮融资DST领投,估值超过100亿美元,具体融资额不详。

  2014月12月低,小米完成最新一轮融资,公司估值450亿美元,总融资额11亿美元,此次融资投资者包括All-stars、DST、GIC、厚朴投资和云锋基金等投资机构。

  可以预测一点,小米融资,应该不会太久。

  小米成立了顺为基金、阿里成立了云峰基金、腾讯成立腾讯产业基金,这在配合自己产业布局的时候,是非常好的一个策略。(其他财务方面,笔者胡乱猜测)

  3、创新与生产层面

  创新,对小米而言,目前是较为困难的。小米产品就是山寨正规化、品牌化,任何一家企业,都是从山寨开始。曾经的苹果也是,微软同样。

  但是关键是他们转型很快,树立自己产品的护城河,建立自己的专利池。小米的今日的困境,与小米“重营销、轻研发”策略是紧密结合一起的。

  生产层面,小米除了采用外包策略;国外的公司,虽然也是生产外包,但是他们注重微笑曲线两端——营销与研发设计,中国企业只学营销,可是研发呢?

  小米是在微笑,但是笑残了,半边嘴笑。

  4、第五项修炼层面

  这是领导个人角度,雷军早期在金山,是少年天才;后来在创办卓越,当天使投资人,起得比谁都早,却赶了个晚集,人到40,才创办小米。

  风口论——猪在风口,都出自他自身的经历,但客观的分析,现在行业的风口已经过了。前几天有一篇关于雷军《未来十年依然是创业的黄金十年 | GGV 15周年峰会》演讲。

  抓风口,一直都是雷军的强项,但还是需要雷军的踏实;以前的那些经历,成就了现在的雷军,而雷军对过去的否定,认为自己没能抓住风口,才产生这样的认知偏差。

  通俗来说,一个很勤奋的人,努力了近二十年,发现自己不如某些自己曾经瞧不起的人,自然会很伤心,难免否定自己,觉得一定要抓住风口,但却忽视了过去的近二十年的努力。

  风口上的猪,只有把自己的体重减下来,让自己心空灵下来,才能飞。蜕变,从自己开始。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关键词: 小米 手机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