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业界动态 > 揭秘:小米生态链上的“巨头”——华米科技

揭秘:小米生态链上的“巨头”——华米科技

作者: 时间:2015-06-30 来源:徽商杂志 收藏
编者按:华米科技作为小米生态链中适应最快、成长最快的企业,在并未失去独立性的前提下,借助巨头的资源快速成长,更由此埋下了成为巨头的“种子”。

  做到极致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76548.htm

  尽管手环成为“爆品”,也成为生态链中适应最快、成长最快的企业,但章晓军并不觉得有什么秘诀,唯有“把产品做到极致”,“理解产业链,解决消费者的需求,自然可以得到发展,如果做出来的东西没有满足市场,不管是雷军还是马云马化腾都帮不了你”。

  手环推出后最受用户欢迎的是超过30天的待机时间,这让团队直呼意外。

  “普通手环没有把省电当做核心痛点,往往用不到一个星期就得充电,”黄汪说,“雷军在发布会上说小米手环能坚持一个月不充电,但实际上如果只使用计步功能,待机时间可以达到3个月。而且,我们是按照100天的使用标准来设计的。”

  研发时,内部组成5个团队做电路板和软件的设计,在不同阶段进行实验,不断“砍”掉非最佳方案,耗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资金,最终找到最省电的解决方案。

  黄汪没想到的是,省电的同时带来一个意想不到的好处——增强用户黏性:“用户使用普通手环一星期后必须充电,第一次充电后记得戴,再次充电后可能忘记戴,如此反复容易造成用户流失。”

  华米希望用户24小时佩戴小米手环,这个自信也来源于手环腕带的设计。小米手环腕带采用美国康宁TPSiV材质制作,成本极高,原本用于制作奶粉勺子,无毒无害、手感润滑,能有效降低皮肤敏感造成的过敏现象。

  所有的设计背后也隐藏着华米不小的野心——他们寄希望小米手环向人体ID(身份识别)转变。

  “做手环之前我们通过研究发现,小米手环的优势是背靠小米手机的巨大出货量,有移动电源的成功案例在先,所以手环最初定位为小米手机的配件,至少能保证一定的销量。于是我们思考哪些功能可以让手机与手环建立联系,来电提醒和计步是与手机关联紧密的功能,能使手环发挥配件角色”,黄汪说。

  后来,华米开发利用手环为小米手机解锁的功能,“这意味着手环开始从手机配件向人体ID转变。”关于小米手环的这一功能,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段子:雷军有一次把手环落在家,整天都很抓狂,因为手机需要密码解锁,一天要输入80多次。

  除了追求产品品质的极致,黄汪对“极致”的理解还有另一层意思——把价格降到极致。

  在动辄千元的智能可穿戴领域,小米手环79元的价格令业界为之震动,除了合理的设计、互联网化的销售方式和庞大的销售量,也是因为对成本的严格控制,“我们与供应链一起拆解、分析成本,包括租金、零部件、人工成本等。”

  比如说电池,同一型号、同样品质的电池,小米手环的成本价只要5元,国外公司则是13元。“因为国外产品卖99美元,他们对13元的电池成本非常满意,没有动力去拆解供应商成本。”

  定价79元已足够让人吃惊,但黄汪告诉记者,“一开始我们想定价49元,但为了选择最好的材料、芯片和工艺,我们最终选择贴近成本价79元”。

  即使是这样,小米手环还是盈利了。“过去一年我们都没有去算到底赚钱没有,但是今年一季度财务总监忽然跟我说,我们还有纯利,千万量级的”,这让黄汪吓了一跳。



关键词: 小米 华米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