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业界动态 > 揭秘:小米生态链上的“巨头”——华米科技

揭秘:小米生态链上的“巨头”——华米科技

作者: 时间:2015-06-30 来源:徽商杂志 收藏
编者按:华米科技作为小米生态链中适应最快、成长最快的企业,在并未失去独立性的前提下,借助巨头的资源快速成长,更由此埋下了成为巨头的“种子”。

  一块13.5克的电子原件装进塑胶腕带,戴着它不仅可以计步、监测睡眠、来电提醒,甚至可以手机解锁、免密支付……2014年7月,79元的手环面世,它的出现几乎重构了整个中国智能可穿戴领域。不到8个月时间,手环销售量突破400万枚,2015年第一季度手环的出货量全国第一,世界第二。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76548.htm

  即使小米手环成为绝对的“爆品”,也很少有人知道它来自合肥。开车经过合肥高新区望江西路和文曲路交叉口,很容易看到动漫基地某栋大楼上小米的广告牌。这里并非小米的分公司,而是小米生态链企业、小米手环的生产商——科技。

  在科技创始人兼CEO黄汪看来,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手环制造商,而是一个人体数据公司,利用用户和数据,华米科技未来不仅会更多地融入小米生态链,更会布局所有可能的智能可穿戴领域以及所有的用户生活场景。

  华米科技作为小米生态链中适应最快、成长最快的企业,在并未失去独立性的前提下,借助巨头的资源快速成长,更由此埋下了成为巨头的“种子”。在合肥市高新区内,与华米科技毗邻而居的正是安徽科技企业中的两大巨头——美亚光电和科大讯飞,这似乎让人们对华米科技成为巨头有了更多的念想。

  巨头生态链

  2013年1月的CES(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美国拉斯维加斯迎来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消费电子产品爱好者,一个来自合肥的中年男人,“每天啃两个汉堡,在展馆每一处看产品”,他就是华恒电子(华米科技前身)总裁黄汪。

  智能手表Pebble、I’m Watch、Withings,智能手环Fitbit、Jawbone深深地刺激了他,回国后黄汪就带领团队研发智能手表Zwatch,并忍痛暂停了平板电脑智器的新版开发——要知道,当时平板电脑如日中天,而智器作为中国第一款平板电脑,曾为公司带来稳定的盈利。

  2013年11月,黄汪在中国科技大学的校友、小米MIUI三剑客之一的孙鹏回到合肥参观华恒,黄汪送了他一个Zwatch。当孙鹏回到北京并让雷军试戴之后,雷军第二天就派人联系黄汪,商谈合作事宜。

  “Zwatch扎实的品质打动了雷军”,黄汪了解到小米未来的产品布局后,认为牵手小米是最佳合作方式,短短的半个月之内双方便敲定了合作。

  加入巨头生态链并非说起来那么轻松,特别是强势的雷军和小米,《第一财经周刊》曾援引BroadLink创始人兼CEO刘宗儒的话说,业界一流的企业通常难以跟小米达成合作,因为条款太“霸道”,比如:低质低价、低估值高占比、放弃自我品牌。

  为了与小米合作,黄汪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停掉所有的平板电脑新品和智能手表新品的研发,高达数百万元的多套新模具直接作废,雪藏“智器”这个品牌,注册新公司——华米科技。

  随着合作的深入,黄汪和团队惊奇地发现,在与小米这样强势的合作伙伴一起成长的过程中,华米并未失去自我,反而在相互的成全中成就了新的华米。

  拥有自主权,却能最大程度地调用小米的资源,这正是华米加入小米生态链最大的动因。

  2014年1月华米获得小米及顺为资本的A轮融资之后,于2014年12月完成3500万美元B轮融资,高榕资本领投,红杉、晨兴、顺为跟投。高榕和晨兴是小米早期投资方,顺为则直接是雷军系的投资机构,而红杉的投资一向是“只看赛道,不看公司”。

  除了融资的便利性,华米收获的还有雷军提供的“武器库”:小米的供应链资源、品牌、外围和互联网上的合作,包括华米的物流、仓储、客服也都纳入到小米体系之内。

  最直观的,就是世界一流代工厂为华米代工并给予一定的重视,这让华米避免了遭遇锤子手机等产品产能尴尬的可能性。

  除此之外,雷军和小米的风格也在深深影响这家来自合肥的互联网公司。雷军所倡导的“极致”“All in(全力只干一件事)”成为这家公司的信条,而小米公司的扁平化结构也被华米科技借鉴。华米科技副总裁章晓军告诉记者,“华米公司也是扁平化结构,采用项目组的管理方式,没有KPI考核,公司运营围绕产品和项目进行。”

  在小米的“加持”下,小米手环于2014年8月16日正式上线销售,3个月卖出100万枚,而且销售速度还在发布之后不断攀升,两个月完成第2个100万,1个月完成第3个100万,借助4月6日米粉节又在不到1个月完成第4个100万。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关键词: 小米 华米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